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三峡库区属我国典型的内陆腹地农业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该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通过2000~2001年于三峡库区的开县进行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果牧结合(果-草-羊)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纯果园、果-菜结合等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果园病虫发生,减少田间杂草的多样性,从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2.
番茄植株整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生产上对番茄植株进行整形.能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减少病虫为害的效果。现将其整形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3.
循环增效耕作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应用结果表明,循环增效耕作模式(豆-稻-菜),具有循环再生,节本增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节约水资源等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始穗期喷施氨基酸"劲大多"50g/667m2,比喷施清水(ck)结实率提高3.3%,增产31.9kg/667m2,增产率为6.7%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5.
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循环增效耕作模式(豆-稻-菜)比常规耕作模式(稻-稻-菜)土壤有机质增加0.26%,水稻产量每公顷增加504.0kg,周年三造每公顷增收人民币4298.0元,投入产出比提高0.31。实施豆-稻-菜种植结构具有资源循环再生,节本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自1973年石明松发现农垦58S光敏核不育株以来,全国已先后育成一大批两用核不育系.温敏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在较高温度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适合华南诸省的利用[1].我们对温敏型核不育系W6154s、Ks-9和培矮64s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探索在潮汕地区特定环境条件下繁种和配制两系新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水稻单性生殖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植物激素对水稻杂交组合进行单性生殖诱导育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植物激素能有效地诱导出杂交水稻第一代(F1)单性生殖种子;诱导时间宜在早造杀雄后3-4天,采用6-BA(50mg/L)或NAA(25mg/L) 2,4-D(25mg/L)作诱导剂可提高诱导效果,增加结实率。经诱导育成的杂交水稻汕优桂34新品系,比原组合(汕优桂34)产量高,后期熟色好,抗病性和米质较好。  相似文献   
28.
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循环增效耕作模式(豆-稻-菜)比常规耕作模式(稻-稻-菜)土壤有机质增加0.26%,水稻产量每公顷增加504.0kg,周年三造每公顷增收人民币4298.0元,投入产出比提高0.31。实施豆-稻-菜种植结构具有资源循环再生,节本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
水稻粘糯杂交培育优质软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通过利用植物氨基酸"劲大多"叶面肥提高水稻结实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始穗期和始穗期+齐穗期分别喷施50 g/亩和50 g+50 g/亩,结实率比喷施清水(ck)分别提高3.3%和2.4%,每亩增加稻谷31.9 kg和18.6 kg,增产率为6.7%和3.9%,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提高水稻结实率探索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