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刈割次数与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Stapf.cv.NeinongNo.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刈割3次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到3.24t/hm2;刈割2次鲜草产量最高(96.80t/hm2);刈割1次干草产量最高(35.04t/hm2);留茬以8cm为宜,鲜草、干草及粗蛋白质产量分别达105.11、27.64和3.29t/hm2,高于或低于8cm均影响其再生速度、产草量和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2.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生植物的分类和应用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机理及其应用技术途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今后水生维管束植物研究的重点,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水生植物,适时收获,防止二次污染,增强利用水生植物在控制大面积湖泊污染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3.
为明确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控释氮肥施用下糜子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设置大田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研究控释氮肥的不同减量处理对糜子产量以及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不同土层(0~20和20~40 cm)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酶综合指数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抽穗期,土层间土壤生物学特性表现为0~20cm优于20~40 cm,且不同氮肥处理对0~20 cm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更大。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糜子生育期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酶综合指数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37%~24.37%、3.79%~25.83%、3.65%~33.24%、2.18%~22.51%和4.09%~26.66%。控释氮肥等量施用及减量20%以下较普通尿素并未显著影响糜子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但控释氮肥减量30%时较尿素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土壤脲酶活性3.65%~7.12%、酶综合指数2.62%~9.60%,控释氮肥减量40%时显著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3.65%~7.12%、蔗糖酶活性4.85%~16.63%及微生...  相似文献   
194.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盐碱地分别设置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单施(G)、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4 个处理,同时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葵4 种作物,明确其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种植油葵的土壤容重、pH、电导率降低效果显著,分别较CK 降低24.14%、4.94%、32.40%;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20.26%;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在GF处理下种植油葵的土壤中最高,分别较CK 增加27.84%、8.33%;碱解氮在配施处理下种植高丹草的土壤中最高,较CK 显著提高12.53%,有效磷在微生物菌肥单施处理下种植油葵的土壤中最高,较CK 提高了37%。与CK 相比,GF 处理下燕麦、高丹草饲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8.55%、60.00%,黍子、油葵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2.84%、53.75%;与CK 相比,GF 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高丹草饲草和黍子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降低了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GF 处理下油葵籽粒中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显著提高,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有助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5.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会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或直接造成危害,盐碱地的安全利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镉形态的影响变化特征,试验在化肥施用减量20%的基础上,设厩肥30000 kg/hm2(AM)、生物有机肥600 kg/hm2(BF)、厩肥30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AM+BF)及化肥正常施用量(CK)4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性状、镉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处理BF较CK土壤镉含量显著降低了16.99%;2021年,处理BF和AM与CK相比,土壤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4.06%和10.16%,且差异显著。2020年,与CK相比,处理BF、AM和AM+BF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7.44%、34.88%和60.47%;2021年,处理BF、AM和AM+BF与CK相比,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6.67%、27.27%和51.52%,且差异显著。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交换态镉降低19.34%~75.69%、有机结合态镉提高45.78%~135.22%、土壤pH提高1.06%~5.81%;阳离子交换量提高5.29%~29.11%、有机质含量提高4.35%~30.14%、土壤容重降低0.76%~9.0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7.84%~56.02%、脲酶活性提高14.67%~29.07%、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6.54%~40.09%、微生物量碳提高8.02%~25.09%、微生物量氮提高12.28%~33.12%。综上,在盐碱土壤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特性,促进土壤交换态镉向有机结合态镉的转化,达到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6.
为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明确黑土细菌群落变化与有机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从而为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其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有机肥(CK)、有机肥施用量15 000(YJ1)、22 500(YJ2)、30 000(YJ3)、37 500(YJ4)和45 000 kg/hm~2(YJ5)6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26.3%~56.6%)、脲酶(5.8%~56.4%)、过氧化氢酶(0%~17.7%)、碱性磷酸酶的活性(7.4%~43.6%),YJ2处理酶活性较高;施用有机肥提高了黑土土壤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并降低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较大的因子。施用有机肥可不同程度增加细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7.
通过试验比较可知,透气防渗砂处理的沙地水稻的每穗实粒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根系数、根系干物质、根系体积优于塑料薄膜防渗处理因此得出,透气防渗砂作为沙地水稻的防渗材料种植水稻的效果要高于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98.
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措施土壤剖面生物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对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MNP)土壤剖面的各层次微生物量碳、氮及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高于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NP)和不施肥(CK)处理。(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剖面的变化趋势4个处理的基本一致,随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为10-20cm0-10cm20-40cm。(3)微生物商作为长期培肥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的评价指标有待商榷。(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氮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之间关系显著(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量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的水平。研究结果能够很好的反映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9.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相同量不同稀释倍数的植物营养液后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营养液均可以缩短燕麦生育期,其中500倍稀释液与对照相比可提前7d成熟;各营养液处理的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高于对照,各指标均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喷施植物营养液后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喷施500倍稀释液后,燕麦穗数、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子粒增产达15.9%。  相似文献   
200.
旧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及向日葵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可降解地膜成本高和效果差,在农业生产中仍得不到广泛应用的现实问题,在河套流域临河区以覆膜玉米后茬种植模式,进行了旧膜、新膜及露地栽培向日葵对比试验,研究旧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和向日葵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向日葵的生长前后期,旧膜对土壤增温作用的影响显著,新旧膜对向日葵各个生育阶段的增温作用均表现为:出苗期>现蕾期>收获期>始花期>终花期。整个生育期5cm土层总积温,旧膜比露地高229.5℃,低于新膜101℃。旧膜比露地生育期缩短5~6d,差异显著,较新膜延长2d,差异不显著,其中对出苗期、现蕾期、收获期影响显著,对始花期、终花期影响不显著,新旧膜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旧膜和新膜与露地的各生育阶段经历的时间差与该阶段的土壤积温差呈显著负相关。旧膜再利用栽培向日葵的产量较露地增产极显著,与新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