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粗纤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粉至乳熟期,各器官粗纤维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器官间以茎鞘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和雌穗相差不大。随着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增加,叶片、茎鞘中粗纤维分配量呈下降趋势,而雌穗中粗纤维分配量以中等密度和施氮、磷量水平下较低。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适宜的收获期为乳熟末期,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200 ̄5700株/hm2,施氮量(纯氮)260 ̄330kg/hm2,施磷量(P2O5)110 ̄150kg/hm2。  相似文献   
152.
本试验以掖单4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系统地研究了春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春玉米对钾的吸收前期较快,至乳熟末期停止吸收,并开始有“外渗”现象,其与生育进程间呈二次曲线变化;钾的吸收速度在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出苗后50d左右;在玉米一生中,钾素散粉以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之后转入茎秆中;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K_2O为2.24kg,此结果可做为确定春玉米施用钾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引进耐低温苦瓜新品种“绿剑锋”在闽南地区种植,表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形美、商品性好,总结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阐明了掖单4号春玉米,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表现为S形曲线变化,根据干物质增长曲线可将春玉米植株生长过程划分为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缓慢增长期,干物质增长速度表现为单峰曲线。春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的: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生长中心向果穗转移,果穗成为光合产物分配中心,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是自身的生理变化所决定的,外界环境因素能影响其数量的大小。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籽粒转移,在栽培上,应使各器官向籽粒转移的干物质总量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究控释尿素对覆膜马铃薯氮素诊断指标、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普通尿素(CF,N施量200 kg/hm2)和控释尿素(CRU1(N施量180 kg/hm2)、CRU2(N施量160 kg/hm2)和CRU3(N施量140 kg/hm2))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Chl)、氮平衡指数(NBI)、类黄酮(Flav)值、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叶片Chl和NBI值均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Flav值随施氮量的降低而增加。不同施肥量和生育期均显著影响叶片Chl、NBI和Flav值(P<0.01),但施肥量和生育期的互作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施氮量降低,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降低,表现为:CF处理>CRU1处理>CRU2处理>CRU3处理>CK。控释尿素降低了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CRU1处理减产幅度最小。与CRU1处理相比,CF处理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5.18%和24.26%,但商品薯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6.50%和5.33%。相似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随施氮量的降低呈减小趋势,CF处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能保持较高水平,且水分利用效率与CK、CRU2处理和CRU3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与施用控释尿素CRU1、CRU2和CRU3处理相比,CF处理耗水量提高幅度为2.79%~5.02%,对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为2.33%~11.58%。【结论】CF能保证旱作全覆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可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一个可行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56.
不同收获期青贮玉米品种营养成分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收获时期营养成分含量与积累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推迟,植株粗蛋白、粗脂肪与粗纤维的积累量增加,但粗蛋白、粗纤维含量逐渐降低,粗脂肪无明显变化规律。营养成分在植株器官中的分配因品种与收获期而异。在开花散粉期收获,粗蛋白分配量表现为绿叶>茎鞘>果穗;乳熟期收获表现为果穗>绿叶>茎鞘。不同收获期粗脂肪的分配表现为绿叶>雌穗>茎鞘。粗纤维随收获期推迟,在绿叶和茎鞘中的分配量递减,而果穗中分配量增加。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玉米适宜收获期应在乳熟中后期。  相似文献   
157.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与密度是影响粗脂肪含量与产量的重要因子。随着收获期推迟,密度与N对粗脂肪含量的作用逐渐增强,P的作用逐渐减弱。对粗脂肪产量的作用因不同收获期而异。总的来说,随N、P用量的增加,青贮玉米整株粗脂肪的含量及产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密度的增大则略呈下降趋势。获得较高粗脂肪产量(170~390kg/hm2)的适宜施N量为165~225kg/hm2,施P量为65~140kg/hm2。  相似文献   
158.
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与密度对青贮玉米鲜、干草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期而异。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均以N的作用居于首位,其次是种植密度和P。7月30日、8月11日、8月26日收获,随着施N量的增加鲜草产量无明显增加。乳熟期收获,随着施N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生产中适宜施磷量为120~150kg/hm2,可相应获得8100~25000kg/hm2的较高干草产量;灌浆期和乳熟期收获,干草产量随密度增加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获得较高干草产量(15000~25000kg/hm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8000~83000株/hm2。  相似文献   
159.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主栽品种的密度、施磷量、施钾量、种肥氮量、追肥氮量5项农艺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单因素和交互效应,阐明了5项农艺栽培措施的产量效益.实现大豆单产200kg/667m2以上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是株数2.53~2.75×104株/667m2;施磷量(P2O5)4.56~5.44kg/667m2;施钾量(K2O)5.77~6.74kg/667m2;种肥氮量2.73~3.18kg/667m2;追肥氮量2.49~2.91kg/667m2.  相似文献   
160.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一)旱育汕优77品种秧苗,3月18日播种,4月20日移栽,秧龄42d,叶龄5.1叶,苗高21.17cm,密植规格实行宽行窄株27cmx12cm,折亩丛数为20586丛,丛插1~2粒谷,随机取50粒谷秧苗平均每粒谷有苗数2.84棵。(二)基肥亩施碳按zz.skg,过钙12.SLg,氯化钾skg;5月4日追肥施尿素5k2加除草剂“乐草隆”352;5月12日施复合肥r.skg加尿素z.skg,用乐果,杀虫双防治负泥虫一次。实验地为中等肥力的黄壤土。(三)试验设计在本田期亩稻亩数分别达到15万、22万、32万、42万时进行烤(搁)田,控制无效分蒸创造丰产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