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0篇
  2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水分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温度以及夏玉米地上部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改善了夏玉米根区水热状况;3种水分条件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增加了夏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产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中、低水分下2种覆盖方式的节水增产作用大于高水分;同一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效应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试验区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65%FC、地膜覆盖或秸秆覆盖量7 5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2.
微生态制剂饲喂肉鸡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0只节粮特快型江村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Ⅳ),试验Ⅰ、Ⅱ、Ⅲ组添加微生态制剂(HEM)的量分别为0.1%、0.3%、0.6oA。结果表明:试验组Ⅰ、Ⅱ、Ⅲ比对照组Ⅳ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73%、22.99%、20.79%;料肉比分别降低了5.48%、6.39%、5.94%;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8%、6%;经济效益试验Ⅰ、Ⅱ、Ⅲ组比对照组每只鸡分别可多获纯利为0.97元、1.05元、0.48元。  相似文献   
43.
全球变暖增加寒潮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影响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但有关增温和寒潮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研究仍十分缺乏。通过壕沟法分离土壤呼吸,并利用土壤呼吸高频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增温对寒潮期间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总呼吸、根呼吸与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寒潮发生时,对照和增温处理中土壤总呼吸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5.93%和25.68%,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显著下降51.25%和35.54%。但寒潮并没有影响增温处理中根呼吸速率,而对照处理中根呼吸速率在寒潮时显著下降39.72%。(2)观测期间,增温对总呼吸和根呼吸的日动态模式的影响在寒潮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增温导致寒潮发生前后土壤总呼吸和根呼吸日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提前1,2 h,而寒潮发生时,对照和增温处理中土壤总呼吸和根呼吸的日峰值出现时间同步。(3)观测期间,增温后土壤总呼吸、根呼吸和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均下降,而根呼吸的Q10值均高于微生物呼吸。因此,准确了解寒潮等极端天气下的土壤总呼吸、根呼吸和微生物呼吸的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对于提高气候变暖后土...  相似文献   
44.
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紧密相关,并能够活化土壤中营养元素从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更加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凋落物数量的变化及其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以亚热带米槠林为研究对象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种凋落物处理(移除凋落物(NRNL)、添加双倍凋落物(NRDL)、保留凋落物(CK)),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水解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探讨排除根系作用下双倍添加和移除地上凋落物对米槠林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NRDL处理显著提高了CBH和LAP活性,同时提高了土壤总碳(TC)、全氮(TN)、矿质氮、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而NRNL处理只降低了土壤MBC含量。同时发现,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未受到凋落物输入处理的影响,CK、NRNL和NRDL处理土壤酶活性比ln(βG+CBH)∶ln(NAG+LAP)分别为1.25,1.36,1.30;ln(βG+CBH)∶ln(AP)分别为0.78,0.78,0.83;ln(NAG+LAP)∶ln(AP)分别为0.62,0.58,0.64。相关分析表明,TC、TN、矿质氮、DOC、DON、MBC和MBN分别与βG、CBH、AP和LA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DOC是驱动土壤水解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NRDL通过增加土壤DOC的浓度,从而提高土壤水解酶活性,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5.
棉花甜瓜间作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高效节水的间作种植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下棉花间作甜瓜的棵间蒸发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高土壤水分处理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和总棵间蒸发量都明显大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总耗水量明显增加;作物的日均棵间蒸发量与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棉花甜瓜间作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耗水量随土壤水分的提高而增加,但WUE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看,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 (IM)可以在不影响总体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不同越冬措施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越冬率、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桂牧一号的越冬效果表现为覆盖薄膜>覆盖半干牛粪>覆盖黄土>覆盖稻草>对照,其越冬率分别为100%、85%、75%、70%和55%;干草产量以覆盖半干牛粪和薄膜处理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9.4%和18.9%;桂牧一号全年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总产量均以覆盖牛粪处理最高,分别为5.18、2.72、12.51、9.14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7.
畦灌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田间水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夏玉米畦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施肥模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方式(液施和撒施)、液施不同施肥时机和不同入畦流量下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后2d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小于硝态氮,适当增大入畦流量有助于改善沿畦长方向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匀性。灌后2d不同处理间作物有效根系层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水分的贮存效率(土壤有效根系层土壤硝态氮占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的比重)变化都不明显。入畦流量相同时,液施情况下硝态氮沿畦长分布均匀性(介于86.1%~96.9%之间)高于撒施(介于89.3%~89.7%之间)。基于入畦单宽流量为4L/(s·m)、灌水至畦长33%处时均匀施肥的畦灌施肥模式,玉米根系层中土壤水氮含量比重较高,而且土壤水分与土壤硝态氮沿畦长分布均匀性最好,从而形成了有助于作物吸收的均匀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48.
以夏玉米(zea may L. cv.)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根、冠生长的影响研究,旨在寻求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节水高产、优质高效作物RDI模式提供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水分调亏阶段:三叶~拔节(Ⅰ),拔节~抽穗(Ⅱ),抽穗~灌浆(Ⅲ),灌浆~成熟(Ⅳ);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0%~65%FC(Field capacity)、50%~55%FC和40%~45%FC;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75%~80%FC)作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中、后期水分调亏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和减缓根系衰亡的"双重效应",反映出玉米根系在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的特性。玉米根冠比(R/S)受水分影响最大的阶段是三叶-拔节期,受水分影响最小的阶段是灌浆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调亏期间能显著增大R/S,复水后分配到冠层与根系的物质比较平衡,维持较为适宜的R/S,表明此阶段为通过RDI调控玉米R/S的适宜阶段。玉米三叶-拔节期水分调亏改善了穗部性状,表明在作物营养生长阶段的适度水分调亏有利于作物生殖生长。RDI可以有效调控根/冠生长关系,提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49.
以紫花山柰无菌苗的芽基部为外植体,对芽基部进行继代增殖、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紫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紫花山柰无菌苗芽基部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8~12 mg/L+NAA 0~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8 mg/L+NAA 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丛生芽诱导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5 mg/L+NAA 0.05~0.1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05 mg/L+椰汁10%+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10 g/L;生根较佳的培养基为MS+NAA0.1 mg/L+香蕉泥10~15%+活性炭0.5~1.0 g/L+白砂糖30 g/L+卡拉胶粉9.5 g/L。  相似文献   
50.
以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为外植体,对根茎芽基部进行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壮苗培养,并对其组培苗移栽基质进行筛选,建立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根茎芽基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继代增殖比较合适的培养基为MS+6-BA 3.0~8.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椰汁;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10.0 g/L+10%香蕉泥+活性碳1.0 g/L;组培苗移栽合适的基质为进口泥炭、红壤和腐叶土的混合基质或纯进口泥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