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国豪国香11号是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国香8A和绵恢9939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1017.介绍了其亲本特征特性及在绵阳地区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2.
绵5A是绵阳市农科所选育的K型优质不育系。1995年春季在海南以香型优质早熟亲本材料香改B为母本。以高配合力、高异交率的迟熟亲本Ⅱ-32B为父本杂交,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再以K17A为母本进行测交,经多代成对回交,于1998年选育成功。2001年8月通过了四川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技术鉴定,2003年3月获得品种权保护证书。以该不育系为母本配组的绵5优527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安徽省审定,2004年通过重庆市审定;绵5优151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绵5优3551于200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绵5优838于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73.
香稻不育系绵香5A具有花粉败育彻底,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株叶形态优良,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制种繁殖产量高,转色快等特点。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了推广香型杂交水稻"国豪国香12号"。[方法]介绍香型杂交水稻"国豪国香1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结果]国豪国香12号具有穗大粒多、产量高、米饭清香、抗性强等特点,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结论]该研究为该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Ⅱ优725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生产中表现出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2000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并作为四川省重点推广组合。同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一、主要特征特性1 .产量水平高1997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在成都、威远、巴中、武胜、中江不同生态区种植 ,平均单产8.85t/hm2,比汕优63增产8.57 % ;1997年在安县界牌镇示范种植40hm2 ,多点测产验收 ,单产达9.345t/hm2,比汕优63增产…  相似文献   
76.
绵恢6139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抗稻瘟病材料成恢21为母本、优质恢复系绵恢993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米质优、配合力高、稻瘟病抗性强等特点。利用绵恢6139已组配了川优6139、广8优6139、泰丰优6139等6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组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7.
泰丰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泰丰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6139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8.
蓉7优6139(蓉7A/绵恢6139)是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9.
广8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广8A与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恢复系绵恢6139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其亲本特性以及四川绵阳的气候特点,基于2018—2020年在绵阳的制种情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0.
稻鸭共作是稻田生态种养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既能培肥土壤、改善稻米品质,又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绵阳地区稻鸭共作关键技术,并对其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该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在绵阳地区的有力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