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霞  王绍霞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691-6692,6694
[目的]为了探明开封市区大气微生物状况,以期为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2年对开封市区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2005和2006年的细菌数量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数量最少,分别为30.023、3.35个/皿和32.00、34.95个/皿;第二季度菌数明显增多,为46.95和53.75个/皿;第三季度最高菌数达74.30和83.45个/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细菌完全相同。[结论]开封市空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在第一季度增加,第三季度最高,第四季度迅速下降。在同一季度,闹市区及工厂密集区空气中的菌数显著高于周边区。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ermidine:Spd)含量与质膜NADPH氧化酶和3种抗氧化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48 h,抗旱性弱的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而农大108幼苗叶片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了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也明显抑制了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则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以及Spd含量的上升,也明显提高了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还表明,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Spd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促进抗氧化酶活性而降低叶片内的活性氧水平,从而减轻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53.
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和氮肥效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超高产夏玉米(≥ 12 000 kg hm-2)的氮素吸收和转运特性,为实现夏玉米超高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夏玉米施氮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9.62%~15.95%,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增产2.27%~5.33%。超高产夏玉米吐丝后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30%~47.78%,保证后期氮素养分充足供应对于夏玉米达到超高产水平至关重要;氮肥后移可促进超高产夏玉米后期的氮素吸收积累,降低夏玉米茎和叶片氮素的转运率,显著增强灌浆期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灌浆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蛋白质产量;氮肥后移比习惯施氮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88%~9.70%、农学效率提高0.96~2.21 kg kg-1,以“30%苗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方式施用氮肥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54.
以多年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深松30 cm(S30)、深松40 cm(S40)、深松50 cm(S50)和深松60 cm(S60)4个耕作深度处理,以旋耕(RT,耕作深度为15 cm)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耕作深度通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植株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进而提高子粒产量。随耕作深度的增加,土壤孔隙状况不断改善,夏玉米子粒产量、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个耕作深度中,以深松50 cm的改土和增产效果最佳。与旋耕相比,深松50 cm处理41~50 cm土层的孔隙度和孔隙面积分别增加27.8%和24.8%,夏玉米根系干重密度、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89.0%、13.2%、15.5%、20.7%和9.0%,子粒产量提高11.0%。因此,对夏玉米生产而言,砂姜黑土的耕作深度不宜超过50 cm。  相似文献   
55.
以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这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西平县试验基地,通过2015、2016年的大田试验探讨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河南省砂姜黑土区玉米丰产高效精准施肥问题。研究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因基因型差异,对养分的肥效特性不同,进而造成玉米产量的差异。根据各品种的肥效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因种施肥,郑单958和先玉335主要以钾肥为主,豫单606主要以补充氮肥为主,郑单538主要以磷肥为主。  相似文献   
56.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的土壤提取液可使大豆种子活力明显下降、根系发育受阻、脂肪酸含量减少、子叶储藏物质的转化率下降、幼苗生长受阻、干物质积累减少.  相似文献   
57.
2010-2011年以耐荫性较弱的玉米杂交种豫玉22和耐荫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在抽雄前3 d开始进行弱光胁迫处理,吐丝后10 d恢复自然光照,研究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不同耐荫型玉米果穗生长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下,玉米果穗生长发育明显减缓,穗长、穗粗和果穗干物质积累显著减小,秃尖度变大;穗行数、穗粒数和籽粒库容显著降低;吐丝期果穗顶部小穗子房发育停滞,已有败育迹象的籽粒在恢复自然光照后无明显改善;豫玉22果穗和籽粒性状在处理间的差异程度均大于郑单958。弱光胁迫下,两玉米杂交种果穗的ABA和ZR含量均升高,而GA含量和GA/ABA比值均降低;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在郑单958果穗中表现为升高,而豫玉22则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58.
高产玉米杂交种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和登海3719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探讨了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群体冠层结构和光能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群体冠层具有叶面积指数大、上部茎叶夹角小、穗位叶受光好、光能截获率高、光合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
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9个河南主推玉米品种为材料,连续2年分别在豫西南、豫中南、豫东、豫中、豫北进行抗病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区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其中褐斑病在豫东发病最重,豫北、豫中和豫中南发病较轻,豫西南基本不发病;南方锈病在豫西南发病最重,豫中南、豫东和豫中中度偏重发生,豫北发病较轻;弯孢叶斑病在豫中南发病最重,豫西南、豫东、豫中中度发病,豫北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60.
玉米苗期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玉米品种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全营养对照相比,氮、磷、钾亏缺下4个玉米品种的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地上干重、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均下降,但对同一种营养元素亏缺的响应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氮亏缺下,郑单958的根长增幅,根干重、根体积及根系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