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石蜡切片方法,以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叶片为试验材料,对石蜡切片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改良。用环保产品van-clear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与脱蜡剂,同时用番红与固绿溶液相结合进行双重染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片效果较好,节省试验时间与人力。van-clear剂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二甲苯替代物,应用在植物组织切片中。  相似文献   
22.
为进一步探索优异胡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开发胡椒新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胡椒产品的需求,以云南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蒌叶果实制备成的黑胡椒为研究对象,通过参照国家黑胡椒标准(GB/T 7901—2008/ISO959-1∶1998)对蒌叶黑胡椒初加工产品物理特性(外来物、轻质果、针头果或破碎果、堆积密度、千粒鲜果质量、千粒干果质量及干鲜比)要求及化学特性(水分含量、霉菌、总灰分、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胡椒碱含量、酸不溶性灰分、不可溶粗纤维、淀粉、粗脂肪及粗蛋白)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蒌叶果实制备成的黑胡椒初加工产品除胡椒碱含量偏低外,其他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要求均满足黑胡椒国标要求,野生近缘种蒌叶黑胡椒初加工产品的初次探索及研发,将为胡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及胡椒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为胡椒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3.
种茎种植方式及芽向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205木薯为材料,开展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植后2个月调查各小区的成活株数,收获时调查各小区的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芽向均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产生明显影响,种植方式的影响大于芽向;平放比斜插增产鲜薯22.5%、薯干19.9%、淀粉17.6%,鲜薯和薯干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芽向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芽眼向南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34.1%、薯干38.0%、淀粉42.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平放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南向东向北向西,为逆时针趋势,向南处理比向西增产鲜薯40.82%、薯干42.68%、淀粉44.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斜插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为顺时针趋势,向东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50.02%、薯干60.94%、淀粉71.80%,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木薯上一种重要的害虫,为明确烟粉虱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Lα-m回归模型和Z-V模型对烟粉粉虱成虫在不同木薯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薯上的烟粉虱成虫在密度较低时呈现均匀分布,密度高时聚集分布,且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在木薯叶层上的分布总体呈现数量上层>中层>下层,在SC11、GR4和SC124上烟粉虱成虫密度较大,SC8上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25.
对油棕及国内引种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并对云南油棕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6.
从台湾引进巴贝多香蕉良种在海南试种,以当家品种巴西蕉为对照,观察2个品种的各项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与巴西蕉相比,巴贝多的假茎高度较矮(降低6.9%),假茎中部围径较粗(增粗4.7%);最大叶较短(减少13.2%)、较窄(减少5.3%),最大叶面积较小(减少17.6%);生育期较长(延长21.4 d);单株果梳数(增加11.3%)和单株果指数较多(增加13.0%),单果重较轻(减少18.9%),单株产量较低(减少8.6%);糖度较低(减少8.4%)。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云南保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田杂草种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为当地的农田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在保山石漠化地区选择主要作物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核桃(Juglans regia 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玉米(Zea mays L.)进行农田杂草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30科49种杂草,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杂草种类最多,发生频度最高的前10种杂草分别是: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Bip.)、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荷莲豆草(Drymaria diandr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生态位宽度值前10的杂草与发生频度最高的杂草种类一致。核桃地的杂草物种数最多,烟草地最少,样地Shannon(H)指数、均匀度平均数分别为2.83、0.64,农田两两间的Jaccard相异系数、Baray-Curtis距离系数最大的为核桃与烟草,烟草与玉米的Jaccard相异系数最小,距离系数最小的为核桃与玉米,其平均数分别是0.67、0.74,说明保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田杂草多样性高,应结合土壤气候、农事操作等科学防治杂草。  相似文献   
28.
2010年10月,在云南保山潞江坝木薯种植区发现了一种大面积发生的木薯叶斑病。笔者对这种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经致病性鉴定、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这种叶斑病的病原鉴定为狗尾草离蠕孢菌Bipolaris setariaeSawada。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不规则区域内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问题,以农用无人机的总飞行距离和多余覆盖率为指标建立模型,将无人机的植保作业航向角作为优化目标,并考虑有障碍物下的情形,采用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 evolution algorithm,DE)与量子退火算法(quantum annealing algorithm,QA)融合的方法对应用模型进行求解,分析算法的执行过程并进行MATLAB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设定的不含障碍物农田区域环境下,相较于未规划与差分进化算法规划情况,采用差分量子退火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quantum annealing,DEQA)时无人机总的飞行距离分别减少101.52、73.00 m,转弯路径分别减少43.02、43.10 m,多余覆盖率分别减少22.25%和12.79%;在设定的含障碍物农田区域环境下,相较于未规划与差分进化算法规划情况,采用差分量子退火算法时无人机总的飞行距离分别减少73.24、24.54 m,转弯路径分别减少52.50、12.72 m,多余覆盖率分别减少72.34%、23.52%,其余指标均有所下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差分量子退火算法能够完成农田区域路径规划问题,可为农用无人机路径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2016—2017年对老挝丰沙里省小粒咖啡园杂草开展调查,发现杂草23科66属79种,其中,菊科、禾本科为小粒咖啡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9.24%;双子叶杂草为小粒咖啡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数的72.15%,由于耕作方式和人为干扰,小粒咖啡园多年生物种占物种总种数的5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