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43篇
  免费   8637篇
  国内免费   14989篇
林业   10335篇
农学   8238篇
基础科学   7282篇
  16034篇
综合类   74361篇
农作物   10439篇
水产渔业   6018篇
畜牧兽医   24067篇
园艺   12051篇
植物保护   7544篇
  2024年   1378篇
  2023年   3296篇
  2022年   7348篇
  2021年   7142篇
  2020年   6562篇
  2019年   6596篇
  2018年   4858篇
  2017年   7296篇
  2016年   4760篇
  2015年   7516篇
  2014年   8016篇
  2013年   9330篇
  2012年   12925篇
  2011年   13333篇
  2010年   12902篇
  2009年   11358篇
  2008年   11282篇
  2007年   10294篇
  2006年   8296篇
  2005年   6477篇
  2004年   4226篇
  2003年   2618篇
  2002年   2556篇
  2001年   2457篇
  2000年   2202篇
  1999年   77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5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2篇
  195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胡伟  张亚红  李鹏  刘瑞  蔡伟  王小菊 《草业学报》2018,27(12):122-132
为探讨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草地小气候特征的关系,以2年生紫花苜蓿“巨能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和草地小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1)滴灌量和施氮量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均随滴灌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一定值时,继续增施氮肥,其鲜草产量增产效果在不同滴灌量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趋势。2)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降低了紫花苜蓿株间空气温度、浅层土层温度和株间光照强度,而增加了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3)不同滴灌量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不同,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群体相对湿度逐渐提高,而紫花苜蓿株间气温和浅层土层温度降温效应越明显。4)紫花苜蓿生育期间株高与叶面积、草产量和群体内部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群体内光照强度、株间气温、浅层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合理减少滴灌量和施氮量不仅能维持紫花苜蓿良好的生长特征,而且能提高鲜草产量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条件。本研究旨在为紫花苜蓿群体微环境生态因子的改善及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内兔饲喂不同碘水平的饲粮,探讨了饲粮碘水平对肉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兔饲粮中添加0.8 mg/kg碘,实际碘含量为0.925 mg/kg时,最为理想,可保持肉兔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其中T4、FT4、T3等三项指标均值最大值,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此时指标TSH均值最小,与对照组(第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于FT3、ALP(碱性磷酸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P(总蛋白)、ALB(白蛋白)、A/G(白球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借助数学工具对证券的收益、风险等概念给出标准的量化定义,以便对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采用系统的数学语言定义了证券的收益E与风险特征σ,建立起完善的投资优化方程,区分了风险中的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描述出二者在分散投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借助实证进行分析、验证所提出的观点;结果 在分散投资过程中非系统风险有明显下降趋势,当分散达到一定程度时,理论上就只存在系统风险了;结论 证券风险包括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手段对非系统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74.
不同播种期对高产玉米品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不同播种时期籽粒的干重、鲜重、容重、水分变化规律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方法 本实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八个不同播期和四个不同的采样期.结果 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干重、鲜重在4月30日左右播种的籽粒增加显著,容重和水分变化规律也如此.结论 综合分析后,确定4月30日左右为郑单958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仙客来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耐热性.方法 以香味仙客来幼苗为试材,通过叶片细胞相对膜透性的测定,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半致死温度.结果 仙客来不同生长发育状态的拐点温度多处于35~39℃之间,9月份的拐点温度为38.5℃,仙客来9月份的耐热性高于其它时期的耐热性.结论 本试验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的仙客来叶片细胞相对膜透性曲线呈S型,适于用Logistic方程测定植物耐热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改变老年居住建筑门户空间的使用现状,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人居住问题.方法通过对相关老年居住建筑门户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其功能、环境特点的分析,用POE的研究方法对使用现状的评价做出分析.结果最后得出设计成功的老年居住建筑门户空间在景观设计上应注意的三个基本要求:建筑物、大门、地面铺装.结论缺少安全感和交往空间的门户空间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上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景观设计改进老年居住建筑门户空间的利用现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7.
鹰嘴豆籽粒贮藏蛋白双向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鹰嘴豆为材料,通过对样品制备、电泳条件的优化,建立其籽粒贮藏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并通过电泳图谱的分析,了解贮藏蛋白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贮藏蛋白斑点约380个,等电点范围在pH4.0~8.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pH6.0~7.0;鹰嘴豆籽粒贮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00.120000,表现出2个分布峰,一个在30000~40000,另一个在50000~60000;鹰嘴豆与大豆籽粒贮藏蛋白的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布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8.
马铃薯块茎淀粉组分(直链/支链淀粉比AM/AP)影响淀粉特性以及决定其在食品和其他工业上的应用。AM/AP的测定对其合理利用以及选育特异淀粉组分的专用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96孔板双波长法对马铃薯不同AM/AP比率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当测试样品AM/AP比率超过制作标准曲线的AM/AP比率(33.3%)时,测试结果明显高估直链淀粉含量。基于96孔板的碘染分析,建立了马铃薯AM/AP比率和最大吸收峰下波长的标准曲线:y=601.88x0.0215,R2=0.9999。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和应用范围。利用该方法测试了198个马铃薯品种(系)以及高直链淀粉组分的转基因块茎,明确了收集的马铃薯品种(系)的直链淀粉组成范围为17.4%~33.3%。新建立的马铃薯淀粉组分测试方法为高效准确筛选遗传育种材料以及改良淀粉组分株系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平原灌区“春麦冬播”种植效应及品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春播小麦生育期短、干热风、高温逼熟等因素制约产量提高,且收获后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的现状,以及试种冬小麦发现的冬季冻害、春季干旱或"倒春寒"影响返青率及前茬限制等问题,本研究以"春麦冬播"种植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不同春化类型小麦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越冬出苗、叶片生理、根系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以期筛选适宜冬播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的全部春性小麦品种及部分冬性品种可以以种子形式完成春化作用,第2年正常抽穗成熟。冬播条件下春季田间出苗率较春播小麦有所降低,但根系发达,对低温及干旱的适应性强。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冬播的3个小麦品种,包括春性品种永良4号、冬性品种宁冬11号和半冬性品种河农7106,其共同特征为越冬出苗率高、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产量表现较高,其中永良4号产量可达到与春播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80.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