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37篇
  355篇
综合类   1380篇
农作物   290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455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13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养羊生产实践中,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羊的消化系统是机体摄取食物,并经消化、吸收,供应机体营养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管(口腔、咽、食管、前胃、真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两部分。消化管和消化腺的任何部位发生问题,即表现为消化器官疾病。羊常见的消化器官疾病主要有羊口炎、羊口疮、食道梗塞、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瓣胃阻塞、皱胃炎及胃肠炎、急性实质性肝炎等,应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羊常见消化器官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2.
紫玉米花青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玉米花青苷作为天然食用色素不仅安全无毒,而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敬璞就在美国对花青苷的多年研究积累,并结合国外其他学者的研究工作,对紫玉米花青苷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紫玉米花青苷含量和分子结构;紫玉米花青苷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结构修饰、加工方法对其活性的影响;紫玉米花青苷的提取及综合利用;同时,提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克隆和研究猪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应用建库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表达文库。采取健康猪外周血及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LPS PHA联合刺激不同时间后,提取总RNA。将各组样品混合,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与EcoRI和HindⅢ接头连接。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与λScreen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转染E.coliER1647宿主菌,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猪IL-2和IL-4的cDNA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为8×105,插入片段在300~2 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IL-2和IL-4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未知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4.
使用猪场自行分离的PRRSV,进行细胞转瓶培养,收获病毒液后灭活,乳化制成油乳苗,各项指标检测均合格,并且免疫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炎症反应和感染性疾病均可改变机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和肌肉消耗,这主要是因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α)的增加而改变了蛋白质代谢。在免疫反应中,氨基酸将发生重分配并主要用于合成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蛋白质以及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和其他免疫反应的重要化合物。免疫系统的活化可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并导致对某些特殊氨基酸的需要量增加。本文主要综述了某些特殊氨基酸(通常是必需氨基酸)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在无RNase污染的环境下,提取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RNA,进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 Maker extract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该噬菌体转染大肠杆菌ER1647,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E. tenella3-1E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 tenella孢子化卵囊子孢子的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约为4×106pfu/mL,插入片段约100~3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E. tenella3-1E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7.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8.
四川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洪  凌瑶  景文  马洪平  彭燕 《草业学报》2014,23(5):143-152
为阐明四川部分地区野生白三叶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对分离自四川雅安、康定、泸定、西昌、成都和乐山6个地区白三叶根瘤的69株菌进行系统研究。采用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16S rD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结瘤基因(nodC)、固氮基因(nifH)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 PCR-RFLP中所有供试菌株产生了4种酶切图谱类型,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持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9株代表菌株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并与豌豆根瘤菌三叶草生物型(R. leguminosarum bv. trifolii) ATCC 14480T的亲缘关系较近。PCR可扩增出nodC和nifH基因片段,但从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菌株LS1105中则扩增不出这两个基因。所有供试菌株被鉴定到了种的水平,证实了68株为白三叶根瘤菌,并通过不同采样地点菌株之间的比较,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因地理分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对于丰富白三叶根瘤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的影响及机理,试验选用40周龄健康、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白蛋鸡48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试验组分别添加0.5%、1.0%和2.0%的CLA,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时,每组选6只采血并屠宰,测定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皮质醇、雌二醇(E2)、钙离子、磷离子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CPT-Ⅰ)活性.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蛋鸡生产性能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2)各试验组蛋壳强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蛋壳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3)2.0% CLA组蛋鸡血清T3、T4、皮质醇和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5%和1.0%CLA组(P<0.05);各试验组蛋鸡血清钙、磷离子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5%和1.0% CLA组蛋鸡血清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0%和2.0%CLA组蛋鸡肝脏CPT-Ⅰ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0%的CLA能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ALP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E2的分泌,显著提高蛋壳强度,且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0.
绵羊源爱知病毒D型(ovine Aichivirus D)是在国内绵羊中新发现的病毒,本研究根据绵羊源Aichivirus D 3D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检测绵羊源Aichivirus D的TB Green染料法荧光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灵敏度高。对2020年4月―2021年5月采集自四川6个场253份绵羊粪便样本(健康羊的133份,腹泻羊的120份)进行检测,结果该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8.7%,场阳性率为66.7%。其中,腹泻粪便样本中绵羊源Aichivirus D阳性率(17.5%)显著高于非腹泻粪便样本中绵羊源Aichivirus D阳性率(0.75%,P<0.001)。表明绵羊源Aichivirus D可能是引起以上地区绵羊腹泻的病原。从绵羊源Aichivirus D的阳性样本中成功克隆出大小为1 422 bp的13个完整的绵羊源Aichivirus D 3D基因,其核苷酸相似性为99.4%~100.0%。遗传演化分析发现这13株绵羊源Aichivirus D 3D基因与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上传的绵羊源Aichivirus D 3D基因共同聚为单独的一个大支。本研究为绵羊源Aichivirus D的分子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基础流行病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