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陆地棉有关遗传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有关的产量因子和株型因子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数和株高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8和0.7332);结铃数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显著(0.6808);株高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不显著(0.1608),但通过结铃数的间接效应显著(0.5672)。  相似文献   
32.
四个杨树品系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种(品系)选择和栽培措施的制定是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I-69’、‘I-72’、‘I-63’、‘南林895’这4个在沿淮地区防护林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杨树品系的光合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光合能力的差异来看,无论是日最大净光合速率还是日均净光合速率4,个品系中的排列顺序都是:‘南林895’>‘I-69’>‘I-63’>‘I-72’。这说明‘南林895’较其他3个品系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4个品系的光合能力强弱与蒸腾作用、叶表面温度、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各生理生态因子中蒸腾速率对4个杨树品系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叶面温度,而细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这些光合生理学特性的分析,为沿淮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连续两个生长季进行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渍水冬小麦不同小穗位、粒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穗部结实特性,主茎穗结实特性优于分蘖穗。全部基施的氮肥运筹方式较基肥50%+拔节肥50%和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的运筹方式显著增加了不孕小穗数,降低结实小穗数和结实粒数,2008—2010两年度全部基肥运筹方式较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氮肥运筹方式处理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25.5%和29.8%,结实小穗数均降低5.7%。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分蘖穗结实特性影响大于主茎穗,渍水逆境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较对照处理,2008—2010两年度,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10.6%和4.6%;结实小穗数分别降低2.8%和1.4%。孕穗期渍水降低主茎穗结实4粒的小穗数比例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数的比例及第3、第4粒位籽粒粒重和第3、第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提高孕穗期受渍小麦主茎、分蘖穗结实小穗数和粒重,增加主茎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的比例和结实小穗第3、4粒位的粒重,提高第3、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减少不孕小穗数,进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经济产量。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有利于减轻孕穗期渍害对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利用SRAP标记,对‘松花55天’花椰菜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进行引物筛选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100对SRAP引物中,有2对引物扩增的条带稳定,多态性高。其中M5+E9表现偏母型条带,M9+E2表现偏父型条带。同时利用这2对SRAP引物对‘松花55天’花椰菜幼苗进行纯度鉴定,检测纯度为97.85%。SRAP鉴定结果与对应田间种植性状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SRAP技术可以用于花椰菜杂交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35.
陶瓷膜过滤茶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声波浸提茶汤进行陶瓷膜过滤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膜通量下降很快,后期趋于稳定.使用0.2μm的陶瓷膜对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截留率较小,对蛋白质和果胶的截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6.
皖单8号玉米杂交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以自交系皖系46做母本,自交系文黄31413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生育期95~100d。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7.
斑大叶蝉属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述大叶蝉科(Cicadellidae)的斑大叶蝉属(Anatkina Young)4新种,即黄斑大叶蝉Anatkina xanthomacala Kuoh,中斑大叶蝉A.mediana Kuoh,基斑大叶蝉A.basimacula Kuoh,网斑大叶蝉A.reticulosa Kuoh。均采自云南林区。  相似文献   
38.
用CTAB法从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的草莓叶片中提取总DN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SVBV ORF Ⅵ基因的全长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SVBV ORF Ⅵ基因完整序列全长1 557bp,编码518个氨基酸.将其与SVBV美国分离物以及花椰菜花叶病毒属其他成员的ORF Ⅵ基因相比较,结果表明SVBV中国分离物ORF Ⅵ基因与SVBV美国分离物ORF Ⅵ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84.5%;而与花椰菜花叶病毒属其他成员的ORF Ⅵ基因序列相似性均较低,仅为23.7%~27.9%.构建SVBV及其同属其他成员ORF Ⅵ基因的系统关系树,结果显示SVBV中国分离物与SVBV美国分离物单独形成1个分支,说明来源于草莓的2个SVBV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其同属其他成员的亲缘关系均较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VBVORF Ⅵ基因表达的P6蛋白序列含有多种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N端是1个α-螺旋富集区.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P6蛋白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对新疆天山北部由西至东5个地点(昭苏、新源、呼图壁、天池、奇台)天山云杉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昭苏、新源、呼图壁、天池和奇台天山云杉枯落物总储量分别为(9.00±0.47)、(8.48±0.32)、(8.92±0.52)、(11.10±0.33)、(10.74±0.30)t.hm-2。5个地点天山云杉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且半分解层的值均大于未分解层的;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均大于未分解层。天山云杉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其函数表达式为Q=kln(t)+p;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kt;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函数表达式为S=kln(t)+p。5个地点天山云杉枯落物的总持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天池、呼图壁、新源、昭苏、奇台,并且天池地区的总持水量与其他4个地区有明显差异。枯落物平均持水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呼图壁、新源、天池、昭苏、奇台,其中奇台与呼图壁和天池间有明显差异,奇台与新源和昭苏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估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阿斯巴甜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阿斯巴甜的含量,对整个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了评估和合成。[结果]用GB/T22254-2008《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测定》方法重复6次测定饮料中阿斯巴甜平均含量为(0.806±0.038)g/kg,k=2。影响过程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样品称量过程、样品定容体积所引入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拟合标准曲线所引入的不确定度。①标准工作液的不确定度。标准工作液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13 9,包括标准样品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0.005 8、标准物质称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49×10-4、阿斯巴甜标准储备液配制过程中玻璃器具校准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0.007 88、标准工作溶液配制过程中玻璃器具校准产生的不确定度0.009 9。②样品试样制备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包括样品称量过程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0.009和样品定容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0.000 78。③标准曲线拟合过程不确定度。曲线拟合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002 46。阿斯巴甜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017 0,合成总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23 9,扩展标准不确定度为0.019。[结论]标准溶液、标准曲线和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待测样品的称量和定容的不确定度分量占的比例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