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5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1166篇
林业   1263篇
农学   1456篇
基础科学   795篇
  1715篇
综合类   4037篇
农作物   683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2009篇
园艺   400篇
植物保护   6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88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2.
植物工厂作为设施园艺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其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高产优质等特点成为都市农业、垂直农业及太空农业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公网接入复杂、体积大及网络化管理程度低的问题,构建智能Wi Fi传感器,尝试采用商业云服务平台实现植物工厂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与云服务平台交互等功能,利用手机APP及PC端访问云平台两种方式完成植物工厂的远程监控。实验表明:本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利用很少的网络带宽即可实时准确地将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云平台的接入提高了数据服务的稳定性,无需重复构建云平台,提高了开发速度并降低应用成本,很好地满足了植物工厂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3.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分析了日本百脉根抗旱相关基因LjbHLH34的耐旱功能,初步解析其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百脉根抗旱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克隆得到的LjbHLH34基因大小为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属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jbHLH34蛋白与拟南芥bHLHⅣ亚家族中AtbHLH34和AtbHLH104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LjbHLH34在日本百脉根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次之,茎中最少,暗示其在日本百脉根多个组织中发挥作用;同时LjbHLH34基因也受聚乙二醇(PEG)和脱落酸(ABA)诱导表达。在酵母中检测发现LjbHLH34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LjbHLH34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将LjbHLH34基因转入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株系。在200 mmol·L-1甘露醇胁迫下,LjbHLH34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明显长于野生型。干旱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比转基因拟南芥萎蔫程度更加明显,而转基因株系的相对含水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丙二醛(MDA)积累...  相似文献   
124.
花后弱光影响小麦淀粉分子积累和结构形成,进而使面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本研究以非糯小麦轮选987和糯小麦农大糯50206为材料,设置3个花后遮光处理(不遮光、遮光30%和遮光60%),研究了花后不同强度遮光对小麦籽粒中淀粉组分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减少,A-型淀粉粒比例增加,淀粉相对结晶度增大。花后光照强度降低,轮选987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澥值和反弹值增大,而农大糯50206淀粉的上述参数则呈减小趋势。轮选987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随弱光胁迫的增强而降低,而糊化焓呈增加趋势;相反,农大糯50206淀粉的上述热力学特征参数呈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A-型淀粉粒体积比例与相对结晶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稀澥值、糊化时间和糊化焓呈显著负相关,与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小麦花后光照强度降低影响籽粒淀粉组分和粒度分布,从而改变了淀粉的晶体、糊化和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5.
付伟  司红君  程智  刘蕾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5):117-123
为了减少极端降水事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使农业生产能够主动应对极端降水事件变化。基于安徽省17个城市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百分位法计算了1965—2014年安徽省年极端降水事件,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和EOF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计量经济学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将1989—2013年的极端降水事件作为1个因子与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构建了新的气候-经济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定量分析了极端降水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平均11.59次/a,无显著年际变化趋势。区域分布基本呈南多北少的特征,各城市也均无显著的年际变化趋势。EOF分析显示,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有2种典型分布特征:第1种为全省变化一致,变化程度江淮之间多,南北少,变化中心位于江淮之间东部;第2种为南部和北部变化相反,变化的中心分别位于皖南山区和沿淮淮北中部。2种分布在时间上均以震荡变化为主,近5年全省分别表现出一致偏多和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总体为正向的影响,影响程度约为0.01%,但贡献比例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6.
127.
以机载LiDAR离散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植被冠层孔隙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反演大田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对反演LAI和实测LA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xelsson改进的不规则三角格网加密方法可以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开,结合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提取出玉米冠层点云;基于孔隙率反演LAI,尼尔逊参数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利用扫描天顶角模拟尼尔逊参数,LAI反演结果接近于真实情况。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精确地反演大田玉米LAI,该研究方法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农作物,可以扩展到甜菜、甘蔗等其他中等高度农作物。  相似文献   
128.
指出了法国的造园艺术成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凡尔赛宫苑.它在继承意大利园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伟大风格”,反映了绝对的君权至上.凡尔赛宫宏伟壮丽、中轴线突出、严谨对称、风格多样等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9.
段倩雯  成慧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6,33(10):2041-2053
为了预测景泰绿洲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vena sativa)、黑麦(Secale cereale)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田间试验,测得牧产草量、株高和分蘖,室内测定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收获干草的3种小谷物分蘖和株高均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之外其它5个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模拟轮牧的春小麦和黑麦株高与营养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燕麦和黑麦的分蘖与6个营养指标均呈显著相关(P0.05)。建立了根据株高预测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模型、用分蘖预测牧草营养品质的模型、用产草量预测牧草营养品质的模型、用分蘖和产草量两个因子综合预测营养品质的模型。经过与实测值对比,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0.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防御蛋白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测定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品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品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13种(品种)丁香叶中的POD,SOD,CAT,PPO,PAL,TI和CI 7种防御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时期,丁香种(品种)对丁香防御蛋白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POD活性,在危害盛期,在高抗、中抗类丁香中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易感、高感类中应激滞后,即分别在危害弱期和危害末期升高.CAT在易感类和高感类丁香防御上起主导作用,其活性在危害盛期显著升高,而中抗和高抗类未见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危害盛期高抗类丁香中无显著变化,而其余3类则显著降低.PPO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抗性相关,在虫害盛期诱导表达的强弱也与抗性相关;PAL活性未能反映抗性品种间的差异.TI和CI活性,在未危害期的高低与其抗虫性无明显相关性,在危害盛期的升高幅度与抗虫性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PO在未危害期的活力可作为筛选丁香抗虫种(品种)的指标,危害盛期POD,PPO,TI和CI活性升高的幅度与丁香抗虫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