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玉林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也不断得到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玉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一株从鹭中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AIV)A/Heron/Guangdong/C1/2013(H5N6)对鸭和小鼠的致病力,本研究通过对鸭和小鼠滴鼻点眼和鸡的颈静脉注射进行攻毒试验,观察其致病力和组织病理学等变化,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8.16/0.1 mL,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76。对鸭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4.0/0.2 mL,对小鼠的LD50为10-4.67/0.05 mL。以106 EID50/只滴鼻点眼感染鸭,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肿头流泪等症状,大多数鸭在感染后4~7 d死亡,感染后第7 天肝脏、肺脏、肾脏仍在排毒,解剖可见心包积液、肺脏淤血、肾脏肿大等症状,病理切片可见心脏、肝脏、脾脏、肾脏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核固缩等病变。以5×105 EID50/只滴鼻感染小鼠,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萎靡、被毛粗乱、聚堆等症状,大部分小鼠在感染后5~7 d死亡,第7天时只有肺脏仍在排毒,各脏器解剖学病变不明显,病理切片可见心脏、肾脏、肺脏炎性细胞浸润,脑细胞核固缩等病变。研究结果表明,该H5N6亚型AIV毒株对鸭和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力,IVPI大于1.2,为高致病性AIV,本研究为H5N6亚型AIV研究和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浸水法对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与针叶纯林林下苔藓凋落物的持水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林下苔藓凋落物层储量为10.02 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54.96 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839.70%;苔藓储量为2.43 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11.47 t/hm~2,最犬平均持水率为472.23%,吸水速率经过24 h从7 683.2 g/(kg·h)下降为256.5 g/(kg·h);凋落物储量为7.59 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24.07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317.22%.吸水速率经过24 h从8 530.1 g/(kg·h)下降为321.4 g/(kg·h).(2)针叶纯林林下苔藓凋落物层储量为9.37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45.70 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766.05%;苔藓储量为2.13 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9.68 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454.85%.吸水速率经过24 h从6 444.4 g/(kg·h)下降为231.4 g/(kg·h);凋落物储量为7.24 t/hm~2,最大平均持水量为21.20 t/hm~2,最大平均持水率为292.68%,吸水速率经过24 h从7 004.9 g/(kg·h)下降为251.4 g/(kg·h).因此,无论是持水量、持水率,还是吸水速率,混交林都强于针叶纯林.两种林分下,苔藓、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苔藓、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为进一步了解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值4.5、3.5、2.5)和3个除草剂施用水平(使它隆20%乳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4%),以蒸馏水(pH值6.5)为对照,选择城市草坪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添加酸雨和除草剂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却随酸雨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复合胁迫时,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有显著(P<0.05)交互作用,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交互作用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并不随污染强度增加呈单一的递增或递减变化,以蜘蛛、跳虫和线虫为代表的土壤动物类群对同一污染物强度响应不同。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随酸雨酸度增加而下降,随除草剂施用水平升高而上升。总体而言,酸雨和除草剂会使相当一部分土壤动物密度减少甚至消失,其变化可能与污染物强度和土壤动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5.
揭示了在各类经典著作中,矢量基尔霍夫公式证明过程中具示范性、普遍性的错误,对其来源、特征进行了剖析,理清了证明的线索,突破了证明过程中的核心障碍.指出:1)矢量基尔霍夫公式的成立条件是被积函数在积分区域上具有连续二阶偏导数; 2)作为一个积分定理,其证明无法直接在微分尺度进行.同时,矢量微分算符在自然坐标系中的表达须特别注意基矢选择及变换,尤其针对积分曲面与等势面的法向量.  相似文献   
26.
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生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大型土壤动物在样方中采用手捡的方法,中小型土壤动物是在样地内典型土壤剖面上取土样,然后在室内用Tullgren和Baermann的方法进行分离。[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样地共发现15228头土壤动物(不包括原生土壤动物),分属7门14纲31目。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DG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10月)最高,春季(4月)最低,夏季和冬季居中。土壤动物密度在土壤剖面上具明显表聚性。由于土壤动物捕食的原因,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与土壤动物有所不同。[结论]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比乡土树种青冈次生林稍低,但二者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7.
28.
浅谈土壤污染与可持续农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玉梅 《农业考古》2008,(6):348-350
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当土壤中所含有害物质过多,可通过植物或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从源头控制看不见的污染,以确保农耕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探索福建东南沿海退化木麻黄林地的改良树种——纹荚相思、巨尾桉、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肯氏相思5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含量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层所含碳、氮含量不尽相同,但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即土壤表层集中了大部分的养分,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在0~10 cm土层,碳、氮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8.6%~64.7%、38.4%~55.5%,与木麻黄林相比(CK),纹荚相思林土壤碳、氮含量分别增加4.2%、21.75%;不同树种、不同土壤层的盐基阳离子含量各不相同,其中Ca~(2+)、Na~+的含量远高于Mg~(2+);Na~+含量最高,其次为Ca~(2+),Mg~(2+)含量最低。作为最活跃的0~10 cm土壤层,纹荚相思林的交换性Na~+的含量最高,为0.23 g/kg;交换性Mg~(2+)可能是东南滨海沙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