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回眸保护路     
今年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迈过而立之年的第一春,作为独具人类生存远景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她和着共和国的发展征程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夏木阳阴正可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42.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髙接换优3a生枣树为研究材料,研究覆盖玉米秸秆(YMG)、覆黑膜(HM)、人工种植黑麦草(HMC)等不同土壤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叶片光合作用、树体生长发育以及枣果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甘肃沿黄灌区的最佳土壤覆盖模式。结果表明:6-8月份,3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变0~25cm的土温,表层土温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变化幅度减少;不同覆盖方式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对稳定性。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净光合速率、坐果率及枣果制干率;其中黑膜覆盖方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幅度最大,而生黑麦草覆盖方式提高坐果率和制干率的幅度最大。而且土壤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果园生黑麦草还能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质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总体上,采用种植黑麦草可能是促进甘肃沿黄灌区枣树园生产及生态综合效益的最佳土壤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43.
以构建的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AHP)运算结果为依据,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次级自然单元(沟系)进行了划分和优先保护评价.结果表明:中东部的让水河流域汇聚了保护区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种类,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单(寡)型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保护区植物保护的最优先区;由于海拔和...  相似文献   
44.
采用植被无样地抽样调查技术和样地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对构成甘肃白水江地区大猫食物基地的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森林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分析了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在食物基地内包括了全区6个植被带中的4个。研究表明,该地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明显。对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析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且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45.
一个夏日的清晨,夜的尾巴还未收起,我在黑暗和光明的交接中爬上布满松针的山岗,深深地吸了一口饱含植物芬芳的空气,伸腿弯腰,舒展筋骨,缕缕蝉翼般的云在青山间游荡,绿烟蒙住了森林的真面目,也遮盖了一个谜一般的世界。  相似文献   
46.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竹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梨 《林业科学》1991,27(3):268-273
生物种群的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国内外许多植物生态学家对多种竹子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大熊猫所食的龙头竹研究甚少,特别是对其立竹年龄结构规律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鉴于发现大熊猫活动区主食龙头竹有开花现象,为了掌握其种群动态,本文依据笔者1988年的调查资料,以甘肃南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食龙头竹林为对象,讨论了龙头竹种群立竹年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47.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6个生态系统,认为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占甘肃省物种多样性的61.89%,占中国物种多样性10.39%左右,物种多样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论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8.
缺苞箭竹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开花后的自然更新恢复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高生长呈指数函数增长。幼竹基径(或地径)呈直线函数增长。2.幼竹生物量的积累呈指数函数增长,其数学模型为,阳坡:W_(sa)=0.1970e~(0.6129t),W_(su)=0.0401e~(0.7111t);阴坡:W_(na)=1.3218e~(0.4167t),W_(nu)=0.4010e~(0.4415t)。3.缺苞箭竹的生物学曲线阳坡或半阳坡为,阴坡或半阴坡为。据此预报缺苞箭竹的恢复年限阳坡或半阳坡为16年,阴坡或半阴坡为19年。但竹林景观的恢复年限实际上要提前一些。同时阳坡或半阳坡比阴坡或半阴坡恢复年限短,说明缺苞箭竹开花后的恢复过程需一定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49.
<正>甘肃省白水江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被国家林业局定为首批全国示范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全球保护意义。保护区以自然保护区学和保护生物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社会林业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学等七个重要学科理论为指导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0.
利用调查获得的6 101组白水江地区阔叶树模拟活立木的伐桩高度、桩口直径和胸径数据,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分别杨树类、桦树类、栎树类、混合阔叶树类等4种类型模拟了推算其胸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