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尾松不同家系营养物质含量与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马尾松家系中未受松突圆蚧危害植株与受害植株针叶中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蛋白、全N、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探讨营养物质含量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抗家系全N含量低于中抗和低抗家系;2)受松突圆蚧危害的诱导,针叶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降低,此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3)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也因松突圆蚧的危害而降低,但这一诱导反应与家系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有关,高抗家系降低量大于低抗家系,导致高抗家系受害植株中这几类营养物质的含量低于低抗家系;4)高抗家系受害植株针叶中除精氨酸外的16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低抗家系;5)粗脂肪含量和总糖/全N与马尾松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毛竹枯梢病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福建省自1989年实行防治目标管理以来,对毛竹枯梢病所采取手行政干预、检疫监测、营林技术与药物除治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综合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扩散蔓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1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是福建省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竹业产值达50亿元,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可靠经济来源。但近年来,随着经营体制的变化以及竹林面积的扩大,其病虫害日趋严重,影响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省毛竹病虫害发生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了竹林病虫害频繁成灾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桉树植株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等不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受害植株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诱导处理后的植株接入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现其子代存活率降低、雌虫体重下降、怀卵量减少、寿命缩短和种群趋势指数下降。由此可见,这几种处理方式都能诱导桉树产生抗性,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造成影响,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虫口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松突圆蚧的死亡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降雨对不同虫龄的校正死亡率影响不大;不同树种和不同郁闭度林分的虫口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松的虫口数量最高,马尾松次之,湿地松最低,郁闭度高的林分虫口密度大;上半年阳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阴坡早,下半年阴坡虫口高峰出现时间比阳坡早;迎风坡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黑松水分及其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盆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和离体水培黑松(P.thunbergii)、马尾松为材料,研究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对寄主水分、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幼苗萎蔫与干旱萎蔫间的差异。松苗和离体枝接种松材线虫后,茎部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早期下降缓慢,中后期加快。叶片变化滞后于茎部,相对含水量的明显下降发生在叶片褐变萎蔫症状出现之后(病害发展后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变化完全随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水分状况是影响受侵植株叶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决定因子。自然干旱枯萎和由松材线虫侵染引起枯萎的松幼苗,两者从枯萎方式到茎、叶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杉木缩顶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根据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 ,按照传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及生态影响 4个方面 ,对进口木材传带有害生物病疫的风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据此提出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病在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分析及检疫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从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寄主条件、媒介昆虫、环境条件及传入可能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病在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并提出防止该病传入和发生的检疫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