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8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樟子松 1年生留床苗、2年生留床切根苗、2年生移植 (未切根 )苗的干物质比较 ,结果表明 :含水量 ,2年生切根苗 <未切根 2年生苗 <1年生苗 ;生物量 ,2年生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2年生未切根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年生苗各部位干物质量 ,1、2年生苗干物质主要由地上部分组成。研究结果为 :切根苗质量超过未切根苗 ,一级苗数量多于未切根苗 ;苗木在苗期积累了大量干物质 ,根系及径生长旺盛 ,樟子松在苗期非常适合沙区  相似文献   
42.
<P sty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苗学"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林木种苗学"教学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该文从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考核体系、开辟第二课堂等方面探索"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3.
彰武松无性系早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彰武松早期生长特性,对彰武松优树和优良型樟子松进行嫁接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彰武松树高生长量显著地高于优良类型樟子松,1995~1997年3年彰武松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是优良类型樟子松的1566%;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份,彰武松的树高生长量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早期生长的彰武松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反映出彰武松比樟子松更抗旱。  相似文献   
44.
彰武松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彰武松在不同土壤的适应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彰武松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能力。它顶芽饱满 ,生长旺盛 ,与樟子松生长量之比为 1 2 1 % ,是沙区造林的一个主要树种 ,值得在三北地区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45.
樟子松作为北方关键的造林树种,在引种到章古台后,其成熟期提前,养分输入主要依赖凋落物。为了揭示樟子松人工成熟林凋落物产量的变化机理并为林地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的樟子松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年凋落物总量、各组分凋落量的月动态以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成熟期后,樟子松人工林凋落总量的月动态呈现双峰型。在5月,各组分凋落量相对均衡;而在10月,凋落总量的绝大多数成分为针叶,占比达到90.86%。在不同林分密度和不同林分生长阶段,针叶均是樟子松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其占凋落总量的比例均超过一半。林分生长阶段和林分密度的差异对凋落总量及各组分凋落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林分生长阶段和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此外,风速是影响枝条凋落量的关键因素,而月平均温度则是影响凋落总量的关键因素,降水量对各组分凋落量的影响较小。在625N·hm-2条件下,环境因子更能满足樟子松人工林在成熟期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46.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生长期(幼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0~100 cm层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含量表现为过熟林>中林龄>幼林龄>成熟林,C/P含量表现为过熟林>幼林龄>中林龄>成熟林,N/P随着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C/P、C/N、N/P含量最低值均出现在生长速度最快的成熟林,最高值均出现在过熟林.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成熟林以前,土壤磷含量满足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需求.在过熟林阶段碳含量出现累积,土壤磷增长量低于碳增长量,致使过熟林时期樟子松人工林增长速率下降,磷成为过熟林时期樟子松生长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7.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分析周凤艳雷泽勇周景荣吴德东于红军(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阜新123000)关键词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果系数本文于1996年12月30日收到。本文完成后,承蒙本所邢兆凯高级工程师,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周学安教授提出修...  相似文献   
48.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顺垄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坡耕地不同治理措施的保水效应和保土效应以水平梯田最佳,效应值分别为70.64%和77.61%,大小顺序为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地>横垄>对照,保土效应要优于保水效应,对照和横垄的土壤侵蚀程度表现为轻度,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表现为微度;容重、蓄水容量、有效蓄容和稳定入渗率表征坡耕地治理措施土壤水源涵养效应指标的大小顺序为地埂植物带>水平梯田>横垄>对照.  相似文献   
49.
辽西北沙地人工林植物水分亏缺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观测与对比分析,对辽宁省西北部沙地不同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与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的植物水分亏缺度大部分时间在25%以下.油松纯林地在乔木林地中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下,杨树林地高于油松林地,而樟子松林地最高,除油松林地以外,其它几种乔木林地的水分亏缺度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乔木林和灌木林地水分亏缺度大致相当.降雨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几种调查的乔灌木林地的水分补偿度都小于荒草地,樟子松林地、油松林地、杨树林地、松杨混交林地、山杏林地的水分补偿度基本在0~20%之间.植物水分补偿度(亏缺度)在垂直分布上和根系的分布相一致,即表层的补偿度最低,随深度的增加,补偿度急剧上升,40 cm以后变化比较平缓.110 cm以后,随着根系分布的减少,植物水分补偿度开始保持稳定,其中,樟子松林地和杨树林地的土壤水分补偿量小于10%,其它几种的土壤水分补偿量在20 %~30%之间.  相似文献   
50.
辽宁西北部沙地主要乔灌木林地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辽宁西北部(以下简称辽西北)沙地荒草地、樟子松林、油松林、杨树林、松杨混交林、山杏林、榆树疏林的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贮水量与降雨量的线性相关极显著,荒草地的土壤贮水量优于任何人工植物群落类型。山杏灌木林群落蒸散量最高,为516.09mm,松杨混交林群落次之,为495.79mm,这两种植物群落蒸散量大于同期降雨量461.00mm,植物群落的水量不平衡;荒草地、樟子松林地、油松林地、杨树林地的蒸散量均小于同期降雨量,榆树疏林蒸散量次小,仅为381.34mm,这5类植物群落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