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64篇
  54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我省油菜均为冬油菜,常因冬季寒流袭击造成冻害。如:1987年11月28日温度陡降至-0.7℃,温差18℃之多,且持续时间长,使我省因冻害而废弃的面积达99.9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3.04%,单产、总产均大幅度下降。为了补足油菜面积,种植春播油菜是一项积极的补救措施,1988~1989年我们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香榧主要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香榧8个主要栽培品种无性系的种子胚乳DNA 为研究材料, 利用23种多态型明显的引物进行了RAPD 分析。结果表明: 8个品种之间在DNA 水平上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 根据RPAD 特异分离谱带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 以此可实现对香榧无性系品种DNA 水平上的鉴别; 以标记基因型为依据对香榧8个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中的两大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3.
有关真菌除草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对真菌除草剂的概念、真菌除草剂品种及近年真菌除草剂的有关进展作了简要论述,并分析了影响真菌除草剂商品化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995.
高粱蚜虫是淮阴市夏高粱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以口针刺入高粱叶片内吸取汁液,轻者使叶片发黄,重时叶片干枯,同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形成“油叶”,受害严重的植株,穗粒不实或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一、发生规律及为害1.高粱蚜虫在我市发生种类据泗洪县于1990年9月15日在高粱重点产区车门等乡采集5000个标本送请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李佑文教师鉴定,其学名为  相似文献   
996.
中黑盲蝽对花铃期棉花危害的损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棉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损失情况(张永孝等1986,张英健等1987)已有报导,而对于致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则尚未有过详细研究。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黑盲蝽为害花铃期棉花的各危害因子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拟明确其主、次要致害因子,为中黑盲蝽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黑盲蝽在棉花各生育期对叶、蕾、铃各器官的为害量或为害程度和田间盲蝽群体的密度呈正相关,而个体平均为害量则和群体密度呈负相关。若虫自然群体平均每头破叶4.71片,或可为害2.6—3.7个蕾,或1.93个铃,按成活个体计算则为害量可增加3—5倍。为害损失一般成虫期大于若虫期,蕾铃期大于真叶期。损失因素不在于叶片受害后形成的“破叶”,而是受害幼蕾幼铃超过正常的脱落所引起的减产和晚收。田间百株百头盲蝽群体,其为害损失,真叶期可达2.5—7.7%,蕾期6.2—18.8%;铃期9.1—15.1%以上;各生育期连续为害,产量损失为16.9%。  相似文献   
998.
文章旨在研究体外鸡胚注射肉碱对肉鸡孵化率及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鸡胚在孵化第18天通过羊膜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此外还有3个对照组(非注射组、穿孔组和注射稀释液组),评估肉鸡孵化率、生长期肉鸡死亡率、增重、采食量和料比以及屠宰性能指标(屠宰率、腹脂、小腿肌、大腿肌、鸡翅和胸肌占比)。结果发现: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左旋肉碱注射量的增加,受精蛋孵化率和仔鸡出壳时间有升高趋势(P=0.08)。鸡胚注射左旋肉碱对出壳后49 d肉鸡生长性能、死亡率及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鸡胚注射0.6、2.4和9.6 mg左旋肉碱/100μL稀释液对出壳后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改善肉鸡出壳时间和受精蛋孵化率。  相似文献   
999.
胡爱国,济源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2015年8月被组织派驻到省级贫困村——王屋镇桃花洞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以来,胡爱国始终保持纪检监察干部本色,扎根桃花洞村,贴近群众,与村组干部一起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在他的带动和全村乡亲的努力下,桃花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壳寡糖(COS)对正常饲养和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空肠养分消化和转运能力的影响。选择24日龄、平均体重(7.34±0.09)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24头,按照2×2双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COS组、敌草快(diquat)组和COS+diquat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期28 d。饲粮COS添加量为50 mg/kg,饲喂贯穿试验全程,于试验第22天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10 mg/kg BW diquat,不注射diquat试验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试验第18~21天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第22天早上试验猪空腹前腔静脉采血后再进行diquat处理,第29天早上试验猪前腔静脉采血后屠宰取空肠黏膜样品待测。结果表明:1)注射diquat前,饲粮添加COS对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料重比(F/G)的趋势(P=0.09);显著升高仔猪对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粗灰分、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升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2)注射diquat极显著降低仔猪的ADG和ADFI(P<0.01),极显著升高F/G(P<0.01);饲粮添加COS显著抑制因注射diquat导致的ADG的下降(P<0.05)。3)注射diquat极显著降低仔猪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显著降低空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活性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钠/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COS显著升高氧化应激仔猪的血浆SOD活性和T-AOC(P<0.05),显著缓解空肠黏膜二糖酶活性的降低及GLUT2和SGLT1 mRNA表达量的下调(P<0.05)。由此可见,正常饲养条件下,饲粮添加50 mg/kg COS可显著改善仔猪对饲粮的养分消化率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降低F/G的趋势;氧化应激条件下,COS可通过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应激仔猪的空肠养分消化和转运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导致的增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