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光活化毒素与杀虫剂开发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光活化杀虫剂作为一类新型的无公害的害虫防治剂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植物光活化毒素的发现给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以崭新的启迪。本文提出夜蛾科幼虫避光习性与体征的形成,很可能与夜蛾科幼虫长期取食含有光活化毒素的植物有关,是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楝科植物次生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楝科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柠檬类化化合物按其4个环开裂的不同情况可分为10个组类。这些化合物对昆虫生物活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化合物的环结构以及一些官能团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43.
采用杀虫剂残留量分析法研究了烟碱和氰戊菊酯对柑桔叶表皮的穿透性及叶片气孔、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因素对其穿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杀虫剂由于理化性上的差异其穿透性能不同,而叶片气孔、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对其穿透作用有一定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44.
昆虫毒理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們认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来自田間,来自生产实践。因此,提出田間毒理的发展方向問題,进行研討。 田間毒理的目的和任务 近几年来昆虫毒理学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示踪原子方法及示踪原子和彩譜相結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加快了发展的速度。但是过去大部分工作局限于室內,偏重于杀虫作用机制,药剂在虫体內的代謝及致死量中率(LD_50)測定的研究,而在田間进行的試驗一般只  相似文献   
45.
小菜蛾的抗药性及防治策略(提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作者几年来的实地调查观察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文献,较系统地阐述了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抗药性现状,全面提出了小菜蛾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6.
印楝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1986年在我国海南省万宁县首次引种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的初步结果表明,印楝树适宜在该地种植,在没有采取特殊保护措施的自然条件下能顺利越冬越夏,生长情况良好。育苗三个月即可移植出圃造林。移植两年后可郁闭成林。平均株高可达6米,胸径达9.8厘米。树龄两年即出蕾开花,首次花期在4~5月份。同年8~9月份果实成熟,产生的种子具有正常生活力。据试验期间观察,印楝还具有较强的抗风和耐旱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是值得进行大量推广的速生树种。  相似文献   
47.
植物自身控制害虫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植物杀虫剂最近研究的进展、植物抗虫性的化学及其在抗虫育种中的作用、植物对昆虫的主动防御及其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展望。主要从生物化学及生态学方面进行讨论,指出这四个问题具有内在的联系。对植物杀虫剂的探入研究,今后可能获得对环境安全而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新一代农药。研究作物抗虫的遗传基因,可以培育出高抗优良品种。对于植物对害虫主动防御的探索,可以在害虫预测预报上获得新的进展。作者认为在我国开展植物自身控制害虫作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将可使害虫综合防治获得划时代的突破。  相似文献   
48.
川楝素对粘虫幼虫拒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川楝素对粘虫幼虫具有特殊的作用,它的作用与杀虫脒有相似之处,它不直接杀死害虫,而通过对害虫化学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重作用,引起害虫产生拒食反应,并出现行为反常及其它神经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49.
瑞香狼毒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粉蝶 (PierisrapaeL .) 5龄幼虫为试虫 ,进行生物活性跟踪 ;采用浸提、萃取、层析等多种方法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L .)根中分离出 3种活性成分单体 ,并通过物质结构的四大谱 (IR ,UV ,NMR ,MS)鉴定 ,它们分别为伞形花内酯、瑞香亭和狼毒色原酮  相似文献   
50.
苦槛蓝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三唑酮在小麦2-3叶期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2-216h小麦幼苗根部放射性和相对强度由54.0%下降为21.7%;在幼苗残存种子上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由37.5%上升为56.6%,^14C-三唑同传导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由8.5%上升为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