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目的]准确评价风沙黄土区露天矿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改良效益,并揭示其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性,进而为该区生态重建与环境改善构建高效的植被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鄂尔多斯武家塔排土场乔、灌、草3种植被类型的10种恢复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开展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的研究。[结果]风沙黄土区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变化分别为0.62~18.60 g/kg, 0.09~0.36 g/kg和0.04~0.21 g/kg,其中乔、灌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新排土(p≤0.05),乔木林地的全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样地(p≤0.05);在土层垂直剖面,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均表现为表层富集性,灌木林地的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均表现最高,乔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草地的全磷平均含量最多。土壤C/N在不同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C/P和N/P受植被类型的影响较大,均表现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新排土;在土层垂直剖面,C/N整体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N/P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  相似文献   
192.
潘氏细胞位于小肠隐窝(又名小肠腺)基底部,是高度特化的分泌性上皮细胞,能够分泌α-防御素、溶菌酶、分泌性磷脂酶A2等抗菌物质。潘氏细胞在维持肠道稳态和调节小肠微生物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潘氏细胞的发生与特性、α-防御素的重要作用,潘氏细胞与畜禽肠道炎症及功能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3.
为探究“十年禁渔”前沱江中游江段鱼类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于2017—2020年对该江段鱼类资源进行了8次调查,并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种群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87种,隶属于5目14科5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8种,外来物种6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0.69%和6.90%。鱼类群落以底层、缓流型、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蛇、鲤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00~3.742、0.873~0.968、5.374~11.323、0.737~0.887,表明沱江中游鱼类群落分布均匀。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沱江中游江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莲花山、麻柳坝工业园与铁路沟可以聚为一组,万古庙、五里店水电站、资州大桥、银山镇、二水厂与西林渡口聚为一组,沱桥独立成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西林渡口和沱桥江段鱼...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大黄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基因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黄芪-大黄药对有效组分及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得到糖尿病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对-有效组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7.0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在线作图网站微生信将结果可视化,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大黄药对中活性成分23种,对应潜在作用靶点354个,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与槲皮素、山奈酚、7-O-甲基异丙醇胺、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等有效成分有关,其发挥重要作用的交集靶点可能为AKT1、TP53、TNF等。KEGG富集表明主要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衰老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芪-大黄药对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相互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