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基于转录组Unigene序列信息,结合RACE技术,克隆罗汉果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Sg ARF8的全长。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取罗汉果Sg ACTIN基因,以该基因为内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 ARF8在罗汉果不同器官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获得Sg ARF8基因c DNA全长序列3 266 bp,Gen Bank登录号KU949383,最长ORF为2 547 bp,编码848 aa的蛋白质,预期分子量94.42 k D,等电点5.67,该编码蛋白具有DBD、CTD和MR等转录因子ARF特征性结构域,其5'端和3'端区域比较保守;克隆得到罗汉果内参基因Actin基因部分序列,命名为Sg ACTIN,Gen Bank登录号为KU949382;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罗汉果Sg ARF8在茎、叶、芽、雌蕊、雄蕊、幼果中普遍表达,并且在雌蕊和15 d幼果中表达量较高。可见Sg ARF8广泛参与罗汉果生长发育调节过程,尤其与雌蕊和幼果的器官形态建成密切相关,也暗示该基因在罗汉果性别调控和单性结实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创制可免除人工授粉的转基因罗汉果雌性品系,利用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Gus,构建幼果实特异启动子2A11与单性结实相关基因rolB的嵌合基因表达载体pBAR (pBI121-2A11-rolB)。以罗汉果雌株叶盘为材料,以EHA105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经PCR扩增,鉴定出阳性植株,对阳性雌株进行扩繁、生根,最后移栽大田,并观察转基因植株的单性结实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单性结实相关基因的pBAR嵌合双元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根癌农杆菌EHA105后,进一步转化雌株叶片,经过对叶片分化苗的检测,得到7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4.29%。为提高成活率,扩繁7株阳性植株,获得37株转基因单性结实植株株系,其中有8株正常开花,占总数的21.62%,正常开花的植株,未经人工授粉,发育成幼果,表现出单性结实性状。本实验在克隆单性结实相关基因和果实特异启动子的基础上,构建嵌合基因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了转基因罗汉果单性结实雌株系,为后续研究罗汉果单性结实性的遗传、生理、品种综合改良和深入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的繁殖特性。【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来自中国8个省15个种群的水稻干尖线虫,在灰葡萄孢菌上的繁殖力及其繁殖适温。【结果】在灰葡萄孢菌上,供试的15个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在20℃不能很好繁殖,其中有9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25℃,6个种群的繁殖适温是30℃;2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22.2,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仅有0.9,有3个种群无雄虫存在;25℃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3 523.8,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207.2,只有1个种群无雄虫存在;30℃时,繁殖量最大种群的繁殖率是1 525.0,繁殖量最小种群的繁殖率是6.9,所有种群均有雄虫存在。【结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水稻干尖线虫种群均能在灰葡萄孢菌上繁殖,种群之间的繁殖力和繁殖适温均存在差异,地理来源较远的种群之间差异较大;在适温条件下,华南地区多数种群的繁殖力大于其他地区,种群繁殖特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所有种群均能孤雌生殖,后代均以雌虫为主,但不同种群的雌雄比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上海地区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为探明复配药剂33%阿维菌素·抑食肼WP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进行了其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结果表明,33%阿维菌素·抑食肼WP每667 m2用30~50g对水稻安全,虽对稻纵卷叶螟的速效性较差,但总体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