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简述了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北京市的发生特点,着重分析了2012、2014年重发生原因,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加强健身栽培、适期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2.
正北京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有2万亩,由于甘薯病毒病的危害,鲜薯亩产仅在1300千克左右,受害严重地块只长秧不结薯几近绝产。以往多采用种植脱毒薯苗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病毒病的发病率,但是针对后期田间侵染的病毒病植株,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探索病毒病田间防治技术,同时本着化学农药减量的原则,笔者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谷子田草害问题,选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10%单嘧磺隆WP进行了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0%单嘧磺隆WP对谷子安全,其茎叶处理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要优于封闭处理。在各处理中以茎叶处理1.95 kg/hm~2和1.8 kg/hm~2对双子叶杂草防效较好,分别为91.03%和94.02%,鲜重防效分别为91.92%和94.49%,基于安全和成本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使用1.8 kg/hm~2配方,推进化学除草在谷子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通过在鲜食玉米吐丝期安放生物食诱剂,诱杀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蛀食习性的成虫,以减少玉米蛀穗率,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鲜食玉米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三个不同高度处理均能诱杀害虫成虫,但各药剂处理间的诱虫量差异不明显;诱杀成虫可以减少其幼虫危害,使各药剂处理蛀穗率比对照下降43.5%~53.3%,提升鲜食玉米的商品率;各药剂处理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产量,且每亩增加成本68元,但由于果穗商品率的提升,每亩平均仍增收98.8元。  相似文献   
35.
采用不同试剂不同用量处理不同时期的甘薯,开展甘薯根腐病水药一体化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寡雄腐霉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辣根素,采用300g/hm2寡雄腐霉处理,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3.33%。  相似文献   
36.
北京地区不同甘薯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种植的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甘薯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抗性的评价。结果发现:浙紫薯3号、龙薯9号、黄玫瑰、龙薯515为甘薯茎线虫高抗品种;台农71、福薯18等14个品种为根腐病高抗品种;龙薯9号、浙薯13、心香等11个品种为黑斑病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37.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8.
为了筛选出能够有效控制甘薯贮藏期软腐病的杀菌剂,为甘薯贮藏软腐病防治试验打下基础,利用生产上常用的15种杀真菌药剂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以各菌剂的抑菌率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适乐时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 000倍液可完全抑制菌落生长,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2 000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的抑菌率分别为74.8%、60%以上。前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甘薯贮藏期软腐病的杀菌剂作进一步筛选试验药剂。  相似文献   
39.
为筛选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对多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藜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中,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 g/亩和43%戊唑醇悬浮剂60 mL/亩对藜麦钉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84.1%和81.9%。从防治效果、对藜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是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比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
为了在北京地区能更好地进行食用艾蒿的推广种植,对筛选出的食用艾草品种——京艾1号的特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及试验研究;几年来,经过反复试验筛选,通过生境适应性、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等方法搞清楚了该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发现京艾1号在pH为5.5~8.0的土壤中均可栽培,不耐高温,稍耐旱但不耐涝,生长适温12℃~30℃,因此在整地、播种、采收等环节要进行精心管理。京艾1号是适合北京地区种植的栽培性状、产量和口感俱佳的食用艾蒿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