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杀虫成分对Sf9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倒置显微形态观察凋亡小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证的模型,研究了8种代表性杀虫成分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培养细胞系Sf9的凋亡诱导效果,以探讨不同杀虫成分对昆虫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0.15~1.50 μg/mL处理后72 h内、喜树碱0.35~3.50 μg/mL处理后36 h,Sf9细胞产生大量典型凋亡小体,处理时间延长或剂量加大则以造成细胞坏死为主;DNA电泳产生典型的DNA Ladder,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对Sf9具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1.5 μg/mL诱导处理Sf9细胞凋亡高峰期为处理后24~48 h,喜树碱0.35~3.50 μg/mL诱导处理Sf9细胞凋亡高峰期为处理后12 h.苦参碱、氟铃脲、毒死蜱、灭多威、氯氰菊酯以0.1~10.0 μg/mL及昆虫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以0.048~4.800 μg/mL处理后72 h内对Sf9均无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杀虫剂对昆虫细胞凋亡诱导效应随供试化合物、细胞种类、处理剂量、处理时间而异.  相似文献   
92.
肇庆鱼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肇庆鱼藤Derris hancei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0属16株,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鱼藤茎内生菌株Penicillium sp.Q1、Rhizoctonia sp.S1、Phomopsis sp.N2、Corticium sp.F1和叶内生菌株Penicillium sp.Q2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niveum Rhizoctonia sp.S1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以及Phomopsis sp.N2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的对峙培养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且证实鱼藤内生真菌可产生抑菌活性物质.浸叶法测定表明,叶内生菌Penicillium sp.Q2菌株发酵液活性最强,处理后48 h,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幼虫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无翅成蚜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75.10%,活性高于其他分离筛选所获菌株.  相似文献   
93.
采用土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法测定了芸苔素内酯(BR)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R的浸种浓度在0.01~0.04mg·L-1范围内,能不同程度地缓解16.0μg·kg-1胺苯磺隆对玉米的药害,BR浓度为0.02mg·L-1时,解毒效果最好.用0.02mg·L-1的BR浸种,能不同程度地缓解2.0~32.0μg·kg-1的胺苯磺隆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但当胺苯磺隆浓度增加到64.0μg·kg-1时,BR浸种无解毒作用;按15g ai/hm2的剂量施用胺苯磺隆对玉米的减产率达11.8%,用BR 0.02、0.04 mg·L-1浸种处理则减产率分别为0.2%和0.1%;BR提高胺苯磺隆处理的玉米幼苗中ALS活性可能是其保护玉米免受胺苯磺隆伤害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4.
蓖麻提取物对蔬菜害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蓖麻提取物对蔬菜重要害虫进行了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处理2(Na2C03 2% 30%蓖麻籽)和处理3(乙醇25% 10%蓖麻籽)对菜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处理后96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05%和85.14%;蓖麻碱对斜纹夜蛾和小菜蛾2龄幼虫均有毒杀活性,处理后96 h的LC50分别为6 239.74 mg/L、16 401.19 mg/L.  相似文献   
95.
木藜芦烷类化合物对萝卜蚜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效杀虫植物闹羊花(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中分离获得13个木藜芦烷类化合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Rhodojaponin Ⅲ)和6(Rhodomollein Ⅰ)对萝卜蚜无翅成蚜具有较高的忌避活性,以20 mg/L处理后24 h,忌避率分别为76.64%和65.06%,化合物1、4(Rhodomollein XVI)、6以5mg/L处理后,与CK相比,试虫实验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仅为0.21、0.31和0.27;化合物1、4、8(Rhodomolin C)和10(Rhodomolein XVI Ⅱ)浸叶饲喂法处理后48 h,对萝卜蚜无翅成蚜的LG50分别为11.67、20.14、24.36、26.92mg/L,毒杀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供试化合物。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保留C2-C3-环氧基,C6保留OH取代或降低其电子云密度,C10保留单键取代基,C14引入适当酯基或其他基团增加其电子云密度,均有利于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96.
我国麻疯树地理种源及分布区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证明,我国滇、川、黔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存在大量麻疯树天然群落和野生种群,并对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长生物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分布区学的全面研究和再认识,提供了丰富和确切的观察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雨林型"麻疯树地理种源和"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新概念,为我国麻疯树产业化种植及分区规划提供了依据。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存在和出现展示着该物种在纬度极限和海拔极限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充分证明其泛热带分布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大洋洲的事实,为麻疯树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7.
斜纹夜蛾的天敌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本文整理出斜纹夜蛾天敌169种,包括昆虫、蜘蛛、线虫、微孢子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并对这些天敌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8.
油茶水提取物对稗草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种植物水提取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芽前处理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油茶Camellia oleifera提取物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0种供试植物. 培养皿法测得油茶水提取物芽前处理对稗草种子发芽率、茎长、根长和鲜质量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2、0.36、0.11 和 1.19 g /mL(鲜质量,下同),小杯法测得芽后处理对茎长、根长和鲜质量的IC50分别为0.17、0.05和1.80 g /mL,表明油茶水提物对稗草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9.
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幼虫检疫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0.10~0.40kGy的60Coγ-射线对新鲜荔枝果实中的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幼虫进行辐射检疫处理研究判断辐照检疫处理的有效性是基于处理幼虫不能羽化为成虫作为标准概率分析结果表明,致使荔枝蒂蛀虫幼虫995%死亡的辐照剂量是0254kGy,95%置信区间是0220-0289kGy,辐照处理与低温(7℃)冷藏相结合,可提高荔枝蒂蛀虫的死亡率.对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020、025、030kGy辐照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其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无明显差异,而总酸度含量、贮藏期间坏果率则处理组比对照低60Coγ-射线既能杀死荔枝蒂蛀虫幼虫,达到检疫处理的目的,又有利于果实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00.
辐照处理对木质包装材料中松墨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60Coγ射线对松材中松墨天牛(Monochamns altevnatusHope)老龄幼虫辐射检疫效应。结果表明,辐照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化蛹、羽化能力造成明显影响。当吸收剂量达到400Gy时开始出现畸形蛹,450Gy5、00Gy时,试虫最终化蛹率低于10%,而在450Gy未发生羽化。500Gy、21d后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试验表明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与辐照处理之间符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