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6 毫秒
21.
表面活性剂APSA-80对井冈霉素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0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01%、0.02%和0.04%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87%~53.66%、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26%~51.98%和36.88%~47.34%,在叶鞘上降低22.38%~37.18%;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提高约1.6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药液抗雨水冲刷能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的效果和延长其持效期。药后14 d,加入0.02%和0.04% APSA-80的处理防效明显高于单用;药后21 d,加入0.04%的,防效仍保持86.58%(96年)和90.93%(97年),极明显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22.
小菜蛾是我国蔬菜上的重要害虫。由于小菜蛾的抗性日益严重,使传统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难以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为害。植物性杀虫剂含有多种对害虫有活性的成分,且作用靶标多,作用方式复杂,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印楝、苦楝、黄杜鹃、胜红蓟等80多种植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抗性小菜蛾的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23.
通过收集已有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信息,利用MDL ISIS Base化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同时,运用Discovery Studio模拟结合板块,对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该数据库包含2 410个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分子质量、CAS号等基本参数;以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litGOB...  相似文献   
24.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鹏  杨柳  胡美英  安国栋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394-4395,4398
应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在180、240、300 g/hm2浓度下,药后3、7、14 d的防效为64.28%~86.35%,且持效期较长。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水稻产生药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枝孢霉菌HU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氰菊酯降解菌株的降解条件,并分析其降解产物,为氯氰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自主筛选拟除虫菊酯农药高效降解真菌Cladosporium sp. HU(ITS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HQ693526)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并采用Andrews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降解产物。【结果】 枝孢霉菌HU能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在通气、接种量为0.4 g•L-1、温度25-30℃、pH 7.0-8.0和振荡速率120 r/min条件下,培养4 d对100 mg•L-1氯氰菊酯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其降解动力学参数为qmax = 1.2042 d-1,Ks = 35.2718 mg•L-1,Ki = 439.9948 mg•L-1,该菌株降解氯氰菊酯最佳的初始浓度为124.5769 mg•L-1;该菌株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降解氯氰菊酯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间苯氧基苯甲醛、对苯氧基-2,2-二甲基苯丙酮和对苯氧基苯乙酮,并推测间苯氧基苯甲醛和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为其降解中间产物。【结论】枝孢霉菌HU能高效、快速降解氯氰菊酯,具有开发商品化拟虫菊酯农药降解菌剂或酶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毒死蜱的应用现状及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死蜱作为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是目前我国农药畅销品种,但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残留问题,它在环境中的降解不容忽视。综述了毒死蜱的应用残留及其降解情况,分析了该农药的残留毒性、光解水解动态、土壤吸附降解动态及微生物对该农药的降解作用,以期使毒死蜱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降解作为毒死蜱降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针对毒死蜱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已拓展到分子领域。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的发展应用使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7.
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正朝着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各种生物防治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天然产物用于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风味化合物、精油、乙酸、茉莉酸类化合物、芥子油甙、蜂胶、植物提取物、壳聚糖、醋酸瓜类萎蔫醇等天然产物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未来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印楝素A诱导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印楝素A诱导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perda蛹卵巢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μg.mL-1印楝素A对Sf9细胞具有显著的凋亡诱导作用,从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数量变化判断,印楝素A处理12 h,细胞开始出现少量凋亡小体,12~24 h凋亡小体逐渐增多,但贴壁细胞未见明显减少,因此24 h之前(0~24 h)属于凋亡早期阶段;24~36 h凋亡小体大量出现,贴壁细胞逐渐减少,属于凋亡中期;处理36 h以上,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急剧减少,细胞凋亡进入晚期.观察诱导24 h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胞内的主要细胞器在数量或形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线粒体内部嵴变模糊,内质网从囊泡状变成线管状,细胞核出现分页、皱缩以及区域性膨大等.  相似文献   
29.
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田间试验、常规考种分析6种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华珍”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6组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有效增加促进叶片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以及鲜苞产量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300kg/hm2之间。不同氮肥水平对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也有显著增产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00kg/hm2~375kg/hm2之间,因此通过调控氮肥的施用量来增加超甜玉米产量是可行的,其中约30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既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对玉米植株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
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HA-01。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绿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andidum等12种果蔬病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表明,菌株HA-01对12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以及特异性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马水橘的活体接种试验表明,菌株HA-01的发酵液、菌悬液和发酵滤液处理3 d后柑橘绿霉病的发病率均低于20%,病斑直径均在2.00 cm以下,而对照发病率为94.44%,病斑直径为3.6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