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和娴娴  祁伟  陈辉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43-345
用响应面法优化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提取条件,探讨温度、pH值、转速、接种量对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胶质芽孢杆菌多糖产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4℃,pH值7.5,转速220 r/min,接种量6%.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产率达5.15 g/L.  相似文献   
33.
坡度、坡长变化与水土流失量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天然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研究了坡度、坡长与水土流失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区径流冲刷量、养分流失量、农作物产量与坡度和坡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便为当地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太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taiyang)、乌兰沙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mongolica “Wulanshalin”)在砒砂岩区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林下土壤抗蚀性特征,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树种选择。[方法] 在野外挖土壤剖面获取根土复合体,在室内进行根扫描及崩解试验。[结果] ①沙棘根系垂直分布规律大致相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根长、根体积逐步减少。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占总根量比例分别为90.96%(中国沙棘),83.38%(太阳沙棘),74.93%(乌兰沙林沙棘);粗根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水平方向粗根主要分布在距根基0—20 cm的范围内,细根主要分布在20—100 cm范围内,且距根基越远细根含量越少,根系整体呈浅层化分布。②沙棘林下土壤崩解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0—20 cm表层土平均崩解速度最低。随着深度增加逐步增大,水平方向距根基部越远土壤平均崩解速度越大。土壤崩解速度表现为:中国沙棘(3.18 g/s)>太阳沙棘(1.27 g/s)>乌兰沙林沙棘(1.21 g/s)。③土壤崩解速度与沙棘根系分布有显著相关关系。垂直方向上受到粗根和细根的共同影响,水平方向主要受到细根的影响,细根对固持水土的作用更大。[结论] 太阳沙棘的根系含量高于乌兰沙林沙棘,且根系分布特征和林下土壤崩解速度变化规律联系更密切,更适用于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5.
应用ISSR分子标记绘制红麻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6份红麻种质资源为材料, 对UBC807~UBC80等80个ISSR引物进行筛选, 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20个。利用这20个ISSR引物扩增来自国内外84份红麻种质资源, 共获得230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5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18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0.43%, 表明供试的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8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ISSR扩增谱带为基础, 建立了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根据指纹图谱唯一性原则, 采用自行开发的DNA指纹数据分析软件, 再从20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中遴选出UBC 813、UBC 825、UBC 836、UBC 888和UBC 889引物, 绘制出82个红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 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离和固定菊花嵌合花色性状,并探讨其花色变异机制。[方法]以紫红-黄色相嵌的菊花花色嵌合体‘su-07’为材料,通过花瓣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花色表型,分析花色嵌合体性状的稳定性和分离状况;同时,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花色花瓣的细胞内色素分布状况。[结果]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不同花色的花瓣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不定芽,经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大田栽培,成功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黄色株系;在紫红色花瓣和嵌合花瓣的表皮细胞中都观察到了黄色花色素的存在。[结论]分离的黄色性状来源于嵌合体花瓣的表皮细胞,而未能获得紫红色性状的再生植株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7.
枣树杂交育种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因素,提出正确理解、应用杂交育种的概念,创新育种方法,加快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38.
为探明砒砂岩区坡面缓冲带生态调控效应,研究10、15 m沙棘缓冲带以及天然撂荒地带上(距离缓冲带上方100~150 m)、带中和带下(距离缓冲带下方100~150 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库蓄水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沙棘缓冲带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级配和物化性质等指标,同时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和拦沙作用,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生态调控能力较为显著;不同坡位下,缓冲带内土壤级配、物化性质以及土壤水库利用率均表现为带中带下带上;相同坡位下,3种沙棘缓冲带土壤分形维数、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物化性质随着缓冲带的宽度增加而优化,表现为15 m带宽10 m带宽对照坡面(容重除外),容重表现为对照坡面10 m带宽15 m带宽。  相似文献   
39.
正胶南绿茶生产基本情况山东胶南茶区地处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是我国高纬度绿茶产区。由于该地区降雨偏少(2009~201 1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83.3mm),冬季寒冷(2010年12月23日~2011年1月31日期间,日最低气温低于-6.0℃天数达22天),茶树从引种种植开始每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影响,2010年冬至201 1年春胶南茶区遭受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40.
用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探讨节点式渗灌灌水下限对非洲菊叶片数、叶片长度、花径和切花量以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壤质土壤上,渗灌管埋深30 cm、计划湿润层深20 cm、湿润比取0.7、灌水控制上限取田间持水量时,将土壤水吸力60 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下限,有利于非洲菊生长发育,可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