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 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的作用。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6.94%和95.83%,多基因遗传率为3.93%和2.47%;在B1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4.58%和49.5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64%和46.9%;在B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8.14%和97.6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98%和2.06%。【结论】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具有数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相对较小。主基因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2.
春秋施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玉米抗旱保苗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春秋施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玉米抗旱保苗、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时效。本试验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春秋施沙质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玉米出苗率、苗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施沙质土壤改良剂均具有一定的抗旱保苗增产效果,其中在2012年表现为A1>A2>CK1;2013年表现为A1>A2>A3>A4>CK2,且不同施入年际表现为施入后第2年的效果高于第1年的效果,秋施效果较好。2012年处理A1、A2的出苗率分别较CK1提高4.58%、1.76%;苗期株高日增量、茎粗、干物质增长速率分别提高4.90%、0.00%;9.74%、3.90%;23.99%、8.72%;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2.03%、5.49%;2013年处理A1、A2、A3、A4的出苗率分别较CK2提高8.73%、7.57%、4.61%、2.13%;苗期株高日增量、茎粗、干物质增长速率分别提高15.00%、9.90%、9.90%、5.00%;17.06%、10.78%、7.78%、6.59%;46.14%、23.51%、14.88%、7.37%;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5.78%、11.23%、10.99%、5.06%。2012年玉米产量与出苗率、苗期株高日增量、茎粗、干物质积累速率的相关系数为0.9241、0.8775、0.9992、0.9754;2013年的相关系数为0.9508、0.9978、0.9332、0.8986。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农户养猪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89-2005年农户饲养生猪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生猪生产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饲养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呈递增趋势,各市(县)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一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4.
从土壤微观层面研究氢氧化镁铝(MAH)和盐碱土胶体间的扩散层重叠现象,并通过不同配比的MAH[Mg∶Al摩尔比分别为3∶1(MAH-1)、2∶1(MAH-2)、1∶1(MAH-3)、1∶2(MAH-4)和1∶3(MAH-5)]和盐碱土的盐分溶出实验筛选出最佳改良方案。结果表明:MAH和盐碱土胶体间存在扩散层重叠现象,并且该现象在碱性环境中依然存在,混合体系pH值和MAH添加量是影响重叠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5种MAH都能降低盐碱土的pH值和含盐量,酸性MAH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碱性MAH,其中酸性最强的MAH-5改良效果最显著;MAH-5在最小添加量10 mg·g~(-1)下就能脱出65%的交换性Na,并且随着添加量增加变化不显著,但随添加量增加Ca2+和N都显著脱出。因此,通过添加MAH利用扩散层重叠降低土壤对盐基离子的吸附实现盐碱土脱盐改良,综合考虑筛选出最佳改良方案:按1%配比添加MAH-5。  相似文献   
35.
为选育适合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品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采用不育系南A_6与恢复系83R配组育成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2015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4003)。该品种2013年和2014年2年平均产量3 063.6kg/hm~2,较对照南油12增产12.45%,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76μmol/g(饼),含油量42.68%,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等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36.
水分和高温复合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田露  李琦 《作物杂志》2015,31(5):111
以水稻“迁星1号”幼苗为材料,进行水分(PEG6000浓度分别为0%,10%,15%,20%)和高温(35,40℃)双重胁迫处理,研究水分和高温复合胁迫对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索调控植物光合生理措施、规避高温干旱复合逆境伤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PEG6000浓度为10%)下,35℃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总叶绿素(Chla+b)含量、叶绿素a/b(Chla/b)、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和PS 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40℃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在3种水分胁迫下,Pn,gs,Ci,Chla+b,Chla/b,Fm和Fv/Fm显著低于对照,Fo显著高于对照。说明35℃高温处理水稻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未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40℃高温处理的水稻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显著下降,其光合生理特性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7.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和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畜牧业产业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养牛主要目的不是产肉而是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38.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Tomato spotted wiltvirus, TSWV)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毒病,为筛选出有效药剂防控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选用1%香菇多糖、20%吗呱·乙酸铜、5%氨基寡糖素、6%寡糖·链蛋白、20%丁子香酚和8%宁南霉素6种病毒病抑制剂,对烟草番茄斑萎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香菇多糖和20%吗呱·乙酸铜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37.83%–66.70%和31.06%–52.35%;其次是5%氨基寡糖素和6%寡糖·链蛋白,防治效果分别为25.89%–43.40%和25.27%–46.32%;20%丁子香酚和8%宁南霉素防效较差,分别为20.94%–37.45%和21.75%-35.30%。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燕麦产量的影响,以‘坝莜1号’燕麦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于2011-2013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耕作措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和翻耕较免耕可明显降低播前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秋松、春松、免耕和秋翻处理能提高土壤贮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抽穗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分别较春翻处理高出15.09、10.17、5.94和3.27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92%、11.36%、1.36%和0.00%。各处理对燕麦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各处理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表现为秋松春松免耕秋翻春翻。综合考虑土壤体积质量、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秋松处理表现最佳。因此,秋松是提高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40.
该文以辽西烟草种植区的"吉烟9号"品种烤烟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研究其对烟草种植区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施肥处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不施肥,都以有机肥+无机肥处理最高,该施肥方式对土壤质量的提高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