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2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一年生秃杉容器苗建立采稳圃,通过压弯、剪顶梢、修侧枝、施肥及采穗圃管理等技术措施,促进秃杉根际萌芽。对秃杉穗条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消毒,在黄心土45%+苗圃地土45%为基质的容器内抒插,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杉木容器育苗过程中容器规格、营养土配方、容器扦播和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等问题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营养袋苗造林可延长造林季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且造林后无明显缓苗期,当年苗木生长量大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23.
通过多年观察和防治动物危害实验,探索出人工防范,营林措施保护,药物忌避及综合防治危害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24.
25.
苦茶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茶槭(亚种)〔AcerginnalaMaxim.subsp.theiferum(Fang)Fang〕系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广大林区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人们对该植物的利用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前皖南山区群众就将其嫩叶制成茶作为饮...  相似文献   
26.
棕色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安徽省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95~199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分布与危害情况棕色天幕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省(区)。在安徽的分布尚未见记载,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方面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在小溪林场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尚未成灾),到1996年该虫在任县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实属罕见。据县森防站1996年调查,全县枫树有虫林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27.
杉木人工造林,随着对苗术级别要求越来越高,在苗期过分强词水肥管理,盲目追肥“拔高”,使得苗术生长“过旺”,封硬时同推迟,术质化程度低,遇到早霜或韧冬寒流的突然侵袭,便会造成杉木苗冻害的发生。泾县在1993年11月20日,1995年11月16日的初冬冷空气的早袭,使气温一夜同骤降20℃(从15℃-20℃突降至-5℃—0℃,夜间风口温度更低)。而杉木苗一般在11月下旬才基本完成封顶,因而杉木苗普遍冻梢,冻株率达65%,最高达85%上,严重影响了当年的造林用苗。  相似文献   
28.
湿地松容器育苗基质选择和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湿地松容器育苗9种营养土配方优化选择和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心土(45%)+苗圃地土(45%),配以火烧灰土(10%)、复合肥和二铵(各1.5%)为基质最佳配方。容器苗根系保护完整,侧根发达,主根生长不良(容器底阻隔)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且造林后无明显缓苗期,当年苗木生长量大于裸根苗,并可廷长造林季节。  相似文献   
29.
红椿树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73年在皖南泾县首次发现红椿,为该树种在安徽分布新记录。观察了该种这特性及适生环境,并对其繁殖方法和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和研究,为开发与利用定珍贵优良乡土树咎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绞股蓝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绞股蓝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作了概述,并对不同品种及同种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绞股蓝化学成份组成差异的分析研究作了详细介绍,为优良品种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着重阐述了绞股蓝人工引种栽培技术及“绞股蓝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