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6篇
  20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目的】  钙、镁肥效果既互相影响又受灌溉量影响。尝试用综合评价模型优化包括钙、镁和水等多因子的配施方案,为樱桃番茄高效生产提供指导。  【方法】  水、氮、钾、钙、镁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微区试验在陕西杨凌大棚内进行,供试樱桃番茄品种为‘粉妹1号’,共36个处理。测定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率等共21个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合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分级、综合评价,构建樱桃番茄综合评分对5个因子水平的响应模型。  【结果】  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的樱桃番茄综合评价体系;组合赋权确定了各指标最终权重,其中产量权重(0.2324)最大,净光合速率权重(0.0183)最小,这表明产量是对试验因子变化最敏感的指标。通过整体差异综合评价,发现樱桃番茄的综合评分随灌水量和氮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水量0水平与–2和+2水平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氮肥水平之间的差异,随钙肥水平的增加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钾和镁肥水平的增加几乎无显著变化。采用降维分析,当水、氮和钾处于0水平(适当水平)时,樱桃番茄的综合评分以钙和镁为0水平附近时最高;考虑5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基于整体差异组合的综合评分最优区间为:灌水量56.26~59.03 L/株、N 6.05~7.03 g/株、K2O 5.97~6.50 g/株、CaO 2.92~3.30 g/株、MgO 0.58~0.64 g/株。  【结论】  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兼顾生长、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率,提出最优的水肥组合方案。本试验提出的樱桃番茄适宜施肥区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根据动力学测试理论,采用频率法与应力波法,分别测量一批SPF规格材试件的频率和应力波传播速度;并通过自由梁一阶弯曲频率公式与应力波法公式推算得其弹性模量值。结论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弹性模量数值是相同的;82%的SPF规格材试件的弹性模量高于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Ⅱ。级设计要求。笔者提供的测试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国轻型木结构建筑用材等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3.
为推动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国内的发展,分析了木结构建筑耐火的关键性,重点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木结构建筑耐火模拟测试、建筑及其结构耐火极限试验、防火材料应用和软木制品的保温隔热检测与耐火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外研究成果和经验,提出目前国内在木结构建筑耐火研究方面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国外相比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建议在国内外已有的木结构建筑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加强国内在木结构建筑防火研究的理论基础工作,尤其是模拟试验研究,为木结构建筑的耐火性能评估奠定基础。同时,强调软木材料自身特性,提出在木结构建筑构件及其连接节点处使用软木材料覆面,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还起到绝缘、隔热、装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木构件的防火性能,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耐火性。通过上述分析,以期为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防火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4.
硒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硒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CK)、0.5、5、10、20、40、80 μmol·L-1]对薄壳山核桃幼苗进行处理,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硒抑制了幼苗生长、干物质的积累、酶活性、光合速率,且硒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80 μmol·L-1 硒浓度处理后的根长较CK显著降低了55.36%(P<0.05),其他形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硒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体内的硒含量,且根系>叶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根内的硒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硒浓度≥0.5 μmol·L-1时,其他处理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40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叶中的硒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 682倍,根中的硒含量提高了482倍。低硒浓度(≤10 μmol·L-1)处理可以促进根中Mn2+、Mg2+含量和叶中的Zn2+含量的积累。当硒浓度≥5 μmol·L-1时,会促进根中Zn2+含量的积累,硒浓度≥10 μmol·L-1,促进茎中Mn2+含量的积累,其中在80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茎中Mn2+含量为CK的9.29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硒浓度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0.5 μmol·L-1硒浓度处理下达到最高,明显高于CK,分别为1 698.63、1 912.28 U·mg prot-1。综上,低浓度硒处理和施硒时间长短对幼苗光合作用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硒处理会抑制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硒富集机理和硒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56.
正1 引言海狗(学名:Arctocephalinae,英文名:fur seals):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因其体型像狗,因此得名海狗,包括2属8种。体长150厘米~210厘米,体重21千克~26千克。皮毛较浓密、光滑,又称"皮毛海狮"。体呈纺锤形,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上陆后则可弯向前方,用四肢缓慢而行。捕食鳕鱼  相似文献   
57.
<正>木工圆锯片在木材加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圆锯片的切割过程易使其产生较大的抖动,发生较严重的振动现象[1,2],导致噪声污染、缩短圆锯片使用寿命、甚至引起安全事故等不良后果。国内外学者对圆锯片系统的切削性能研究历史悠久,诸如从圆锯片的锯身材质到尺寸参数、锯齿的材质和齿形尺寸、齿数,以及锯片的各种切削的最佳角度设计、试验与分析[3]等,同时,人们为了降低其危害,一直在努  相似文献   
58.
关中棉花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花枯萎病在陕西关中,近几年由局部地区发展到点面发生,蔓延速度和面积已超过黄萎病。一般发病和死苗在30—50%,严重的棉田在90%以上。一些黄萎病区逐渐转为枯、黄萎混合发生区,枯黄萎同株型极为普遍。此病在棉花苗期即表现症状,潛育期为10—20天。1—2片真叶发病率达10—15%;5—6片真叶(蕾期)即会引起大量枯死和萎蔫。土壤致病温度平均在20°—25℃,维持10天以上,发病最烈;28℃以上病势减轻。土壤含水量在60—75%之间,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每年枯萎病发生消长与5、6月份的温、湿度及降雨量有一定关系。以4—6片真叶期,枯死植株发展较快,开花后期枯死率显著下降,到吐絮期尚有高峯出现。各品种间的枯死规律基本相同;仅有枯死程度上的差异。防治棉花枯萎病主要途径以抗病品种为主。由1956—1961年已鉴定出抗病品种(系)有52-128、鸭棚、147-Φ、57-50、南通二号、F96,F80等。其中确定能在病区生产应用的有52-128,鸭棚,平均降低发病率在30—70%,增产15—40%左右。并发现抗病免疫类型有中棉“嘉定硬子”。远缘杂交材料(353×G 1472)×芙蓉葵353 F_2可作杂交原始亲本材料。在病区增施氮、磷无机肥料,有降低苗期枯萎病的作用。轮作防病在关中采取二年小(?)、玉米轮作倒茬,发病率由原来的85%降低到38%,死苗率由50%下降到20%,有一定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9.
为了给四川地区养猪场提供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的治疗用药方案,并研究HPS的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本实验于2014年8月~2016年9月,对四川省18个地区养猪场疑似感染HPS的病猪进行了解剖及病理变化观察,采集病料分离并鉴定得到97株HPS,分别采用纸片法检测5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PCR检测5种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分离株中耐药菌株比例高达86.6%(84/97);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63.9%(62/97)、56.7%(55/97)、74.2%(72/97)、37.1%(36/97)、29.9%(29/97),且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86.6%(84/97)分离株的质粒至少携带一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TEM、SHV、CTX、OXA、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7.7%(56/97)、33.0%(32/97)、17.5%(17/97)、19.6%(19/97)、2.1%(2/97),有32株分离株携带2~3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8.1%(74/84)。HPS四川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耐药,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耐药基因和表型符合率较高,表明通过检测耐药基因来初步确定菌株的耐药情况可行性高。本研究为临床防治HPS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对酸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以一年生的薄壳山核桃(CI)和山核桃(CC)实生苗为试材,分别采用pH 6.0(CK)、pH 5.0(轻度酸处理)、pH 4.0(中度酸处理)和pH 3.0(重度酸处理)的霍格兰氏营养液培养植株,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重度酸处理下,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实生苗的株高分别增加15.23%和15.36%,地径分别增加11.91%和13.88%;而两者的幼苗叶片数量均急剧减少。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pH值的下降显著减小。在重度酸处理下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说明幼苗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胞间CO2浓度增幅分别为27.26%和19.21%,气孔导度降幅分别为35.51%和65.88%,蒸腾速率降幅分别为32.80%和64.14%。总之,随着营养液pH值的降低,山核桃的光合参数变化幅度大于薄壳山核桃,两种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