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磁场处理玉米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磁场处理作物种子,以改善作物的植物学特性,从而使之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性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4].实验证明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无任何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越性.作物种子磁场处理技术作为"太空育种”技术的补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继对小麦[1]等作物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对玉米种子进行了磁场处理实验研究,并做了大田栽培对比试验.本研究对探讨玉米种子的磁生物效应,为磁场处理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果穗脱水特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直接收获玉米籽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玉米果穗脱水特性成为研究重点。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36个主推夏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生理成熟前后玉米果穗各部位的含水量、脱水速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获得果穗脱水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果穗的籽粒、苞叶和穗轴含水量两两间极显著相关,而脱水速率两两间不相关;36个主推品种中登海605、青农105、农华101和金阳光7号为该地区果穗脱水性较强的品种;果穗脱水性较强品种的苞叶、穗轴和籽粒含水量为36%、58%、29%左右;籽粒含水量不是机收粒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3.
土壤水分供应梯度对银中杨扦插生根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银中杨插穗萌发,生根及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对银中杨穗条萌发影响不显著,但影响生根率和苗木生长,干旱胁迫条件下,插穗生根率不如中等供水处理和淹水处理,中等供水处理扦插育苗以中等供水处理(土壤含水量31.7%)为宜。  相似文献   
44.
对不同坡向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人工林木材主要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供了玉米群体库源潜力及产量潜力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7个杂交种的群体库源潜力,讨论了今后玉米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6.
试验苗木为苗圃的同一批苗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苗高(23.5±1.07)cm、地径(8.34±0.56)m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苗高(25.2±1.23)cm、地径(7.42±0.60)mm;试验土壤为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相邻的并且立地条件相似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邻近次生林(为对照)样地表层0~20 cm的土壤;于2019年5月7日将风干后的土壤装入高17.3 cm、上径19 cm、底径14.2 cm的塑料花盆中,每种林分土壤各装48盆,分别栽植胡桃楸、水曲柳各24盆,共144盆;总计12个处理,3种土壤×2个树种苗木×2种光照处理(全光、60%全光).试验在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林场苗圃进行,测定苗高、地径、苗木生物量、苗木氮磷钾积累量、土壤养分,分析全光和60%全光环境的落叶松和红松纯林土壤对胡桃楸、水曲柳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光照条件,胡桃楸苗高和生物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生物量,全光降低39.5%、遮阴降低52.5%).全光条件,水曲柳苗高、地径生长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遮阴时,水曲柳生物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比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降低41.9%.两种光照条件,胡桃楸氮、钾积累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均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遮阴时,水曲柳氮、钾积累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全光条件,红松林土壤栽植的两树种苗木冠根比最低;遮荫时则相反.红松针叶纯林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比次生林土壤低,限制了两树种苗木生长,且60%全光加剧其土壤养分对苗木生长限制.落叶松林土壤未限制两树种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7.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近自然化改造林下草本植物优势种中喜湿植物明显增加;无论是改造后第1年还是改造后第2年,不同大小林隙处理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改造后第1年,经整地的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林下草本植物密度、盖度和乎均高均显著高于不整地(P<0.05),第2年,整地措施对草本植物的影响效果下降;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木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近自然化改造有利于林下草本植物的发育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提高,但对林下木本植物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丛枝菌根(AM)真菌和外生菌根(EM)真菌与约80%的维管植物可形成共生体,其共生体除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外,还具有调节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重要生态功能。在AM和EM真菌主导的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速率在不同的基质类型(AM树种凋落物、EM树种凋落物)、不同的分解阶段(早期阶段、后期阶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下均存在显著差异。虽然部分菌根真菌缺乏腐生生物的直接作用于凋落物的能力,但它们通过其他方式影响分解。普遍认为,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解速率的主要原因,二者互作机制主要表现为激发效应(向腐生微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竞争效应(与腐生微生物竞争养分)。文中阐述AM和EM真菌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剖析AM和EM真菌与腐生微生物分解凋落物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全面分析AM和EM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许多文章介绍了稚虾和成虾的营养需要(New,19T6,1980)。就日本对虾而言,生产大量对虾幼体的技术已确立了多年(Hudinaga和Mlyamara,1962 ,Hudinaga和Kittaka,1975)。采用配合饵料(Kanazawa等,1970;Deshimara和Kuroki,1974)导致确定日本对虾幼体对蛋白质、脂肪、甾醇、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50.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地调查采样方法,研究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12a后,间伐林分和对照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9.67 cm、133.311 7 m3和5.44 cm和65.422 7m3(P〈0.05);二林分在土壤容重、pH值、水解性氮、有效磷、全氮、全磷、全钾和碳氮比(全碳/全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间伐林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抚育间伐能有效促进兴安落叶松林木生长,同时间伐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