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6篇
  43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梯度放牧试验和风蚀监测实验的平台上,通过对2018-2019年非生长季风蚀物及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群落高度、盖度、枯落物量)的调查,开展了不同载畜率下近地表高度的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特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非生长季,1)载畜率的增加会加剧土壤风蚀,尤其显著增加集沙高度10 cm(即距地表最近的高度)和0~50 cm的总风沙通量。对于0~50 cm高度的总风沙通量来说,对照区的风沙通量最低,轻度放牧区和中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分别是对照区的1.29和1.81倍,重度放牧区的风沙通量最高,是对照区的2.20倍;2)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对风沙通量有显著影响,风沙通量与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枯落物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植物群落高度对不同集沙高度的风沙通量影响最大;3)载畜率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特征,载畜率的增加使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及枯落物量降低,进而增加草地风蚀量。  相似文献   
132.
微咸水膜孔沟灌土壤水盐分布与灌水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咸水膜孔沟灌下流量和开孔率对土壤水盐分布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流推进时间和距离符合幂函数分布,流量和开孔率对水流推进速度影响较大;膜孔沟灌通过降低水分蒸发,抑制盐分表聚,有效调节了土壤水盐分布,总体上,对0~40cm土层盐分具有明显淋洗作用;灌水效率Ea随开孔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的变化不明显;灌水均匀度Ed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开孔率的增大而减小;脱盐效率Es随开孔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流量的变化不明显;通过方差分析对灌水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初步得出试验区适宜的膜孔沟灌优化灌水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33.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佀国涵  王瑞  袁家富  谭军  熊又升  徐大兵  赵书军 《土壤》2013,45(6):1070-1075
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指示着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利用 3 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的含量,分析了连年绿肥和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地提高了土壤中 PLFAs 的种类和总量;在绿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当翻压 15 000 kg/hm2 绿肥的基础上施用大于 85% 常规化肥时,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细菌、AM 真菌及微生物总的 PLFAs 含量;而当化肥的施用量减至常规施肥 70% 时,对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 PLFAs 含量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从不同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知,不同绿肥和化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经相关性分析表明,PLFA 分析方法和氯仿熏蒸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与革兰氏阴性菌的 PLFAs 含量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真菌PLFAs 含量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为了分析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传粉昆虫与植物间的作用关系,了解传粉昆虫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线路循环调查法、样地调查法、定点植株观察法等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传粉昆虫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明确了传粉昆虫种类与分布特点,对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对部分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传粉频率与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此次研究共采集观察到传粉昆虫1134只,分属于7目28科50属57种.对比草甸区、乔木区、路边区和灌木区内,传粉昆虫生态学指数得出草甸区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意义]本研究可为保护区昆虫多样性保护、昆虫资源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为了解保护区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后续该地区的传粉昆虫研究、农业生产与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5.
英国:Dura Composites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环保的复合木露台板和复合包层板。预计这种材料将在阿联酋的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每年的销售额将会超过1亿美元。在阿联酋的建筑业中,传统的阔叶材或针叶材户外露台板和包层板已经过时,预计将  相似文献   
136.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如何有效防控仍是世界性的研究难题.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米象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证实了米象触角上仅分布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及锥形感器;采用嗅觉行为仪测定了米象对5种粮食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粮食对米象的引诱由强至弱依次为:燕麦湖北丁优大米黑米莲子薏米;同时观察了5种粮食对米象F1代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在莲子中米象F1代发育历期最长,米象F1代种群数量在供试粮食中由多到少依次为:黑米燕麦薏米湖北丁优大米莲子.研究其触角感器与取食偏好可为探索米象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以小米粉为主要原料复配脱脂大豆粉,用双螺杆挤压法开发升糖指数较低的方便粥,并优化其加工工艺。方法 根据FAO/WHO标准模式确定脱脂大豆粉复配比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BBD)方法设计优化试验,研究挤压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含量和烤炉温度对方便粥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加工工艺条件。结果 脱脂大豆粉添加量(w)为30%时,小米粉与其互补后必需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符合FAO/WHO标准模式。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挤压温度145 ℃,螺杆转速220 r/min,水分含量35%(w)。以优化出的工艺条件进行试验,获得糊化度较高(86.72%)、升糖指数较低(63.21)、复水率较高(305%)并且感官评分较高(93分)的小米方便粥产品。结论 工艺条件对方便粥的理化性质和食用品质影响显著,其变化规律可为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采用12°坡度径流小区,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前期地膜覆盖(前膜)、前期覆膜后期秸秆覆盖(前膜后秸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全膜)处理对土地整治后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处理总氮、总磷和水溶性钾损失分别达0.58~6.83 kg/hm~2、21.46~1 482.01 g/hm~2和2.69~4.11 kg/hm~2,且氮、磷的损失以颗粒态为主。前期水溶性氮损失以铵态氮为主,而后期则以硝态氮为主。与前膜处理相比,全膜处理能够减少径流总氮、总磷和水溶性钾的损失。与全膜处理相比,前膜后秸秆处理第一年和第三年径流总氮损失量减少了58.37%和32.07%,总磷损失量减少了66.86%和36.33%。全膜处理与前膜后秸秆处理水溶性钾损失量相当。总之,前膜后秸秆处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覆盖措施能够减少土地整治区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39.
采用随机抽样、整体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各城区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当前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法律援助机构职能混乱、部门间缺乏协调性、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援助规章制度、明确机构职责,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扶持与保障的同时扩大援助经费来源,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的建议,旨在探索具有南京市特色的法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140.
选择湖北省恩施州作为鄂西山区高山萝卜(Raphanus sativus Linn.)的代表性种植区域,探讨了高山萝卜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萝卜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趋势,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时萝卜的生物量最高;氮素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磷素和钾素表观利用率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萝卜的VC含量,但当施氮量达到270 kg/hm2以上时VC含量明显降低;施用氮肥明显降低了萝卜的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考虑萝卜的生物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在该研究条件下恩施市萝卜的适宜施氮量为210~27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