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61.
阿维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寄生虫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经国际兽医局调查发现蠕虫病为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动物疾病,蠕虫可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和饲料报酬,控制蠕虫每年可节省30亿美元的药费。此外,蠕虫感染还具有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上的意义,而线虫在蠕虫病中所占地位为较大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就抗线虫药物——阿维菌素类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2.
西江三角鲤俗称江鲫、黄板鲫、黄鲫,属鲤形目、鲤科、三角鲤属,是西江水系宝贵的渔业种质资源,也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名优新品种。由于西江三角鲤肉厚味美、抗病力强、抗逆性好、起捕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养殖业主的广泛关注,研究与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63.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物料(脱硫石膏、草碳、腐殖酸)单一施用与不同配比在盐碱土壤上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改良效果,于2014—2015 年在山东乐陵地区进行了8 处理3 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第一季小麦相比未改良处理,脱硫石膏、有机物料单一施用及不同配比均没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玉米季时,脱硫石膏与腐殖酸单一施用与其1:2 组合与未改良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实现玉米增产40%。改良物料1:1 组合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氮与钾浓度,同时降低土壤pH 0.5 个单位。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钠的含量显著降低,维持了土壤溶液中钾钠比的平衡。因此,盐碱土短期的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与腐殖酸1:1 组合施用,对于改良土壤盐碱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4.
本文阐述了南方花生田杂草的多样性、危害程度及原因,重点综述了花生田杂草防除的传统农艺防控技术和最新科技进展,比较了几种主要花生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及生态效应,并对南方花生田杂草高效化、环保化的综合防控技术途径和措施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5.
仁和区传统种植业已严重萎缩,已转型为以芒果为主的多品种优势农产品种植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果、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提质降本增效,确保仁和区水果、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要确保全区水果、蔬菜的提质降本增效,最关键的举措就是要实现种植业农药、化肥零增长。分析影响仁和农药化肥零增长的主要因素,找出相应的对策,是必需的工作。  相似文献   
266.
267.
芒果已成为仁和区农业的第一大产业,更是仁和区脱贫攻坚的基础产业。然而,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目前已上升为最严重的病害,果农防治效果差,损失惨重。采取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将病害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之内,保证我区芒果生产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68.
不同肉质颜色萝卜DFR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DFR基因的表达量与萝卜红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16个色素含量不同的萝卜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肉质根色素含量和DFR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存在真实的差异,16个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变幅在0.01‰~25.43‰,平均值为7.40‰。采用RT-PCR法定量分析DF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DFR基因在16个品种萝卜中的表达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DFR基因表达量在0.077 9~6.639 3之间,平均值为1.574 1。对16个萝卜品种的DFR基因表达量与色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F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DFR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萝卜红色素的含量越高。推测DFR基因可能是萝卜红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可将其作为萝卜或其他作物色素生产基因工程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69.
谢菲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270.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 × beijingensis的 30 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54。图7表3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