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5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87篇
  63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722.
赵文举  段威成  王银凤  周春  马宏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9):343-351,385
植被含水率是农田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表征,为提高近地遥感植被含水率反演效率和精度,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苜蓿、玉米2种植被覆盖的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计算改进光谱指数。将5种光谱反射率及25个光谱指数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分析、灰色关联度(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分析与皮尔逊(Pe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筛选,并建立基于反向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4种机器学习模型,以确定不同作物覆盖下的最佳植被含水率反演模型。结果表明,3种筛选算法中VIP和GRA的模型精度明显优于Person相关性分析,且反演结果波动较小;在4种机器学习算法中,SVR算法在非线性问题中相较于BPNN、PLSR、...  相似文献   
723.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物质[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今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和园艺植物[2]。植物生长调节剂依据对植物茎顶端的作用方式分类,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三大类[3]。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茎部近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伸长和生长速度,而对顶端分生组织不产生作用。但由于作用特点是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所以其抑制作用可以被赤霉素逆转,根据抑制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季铵类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和酰基环己烷二酮三类[4]。  相似文献   
724.
【目的】为明确气候变化对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粮食安全。【方法】选取1961—2020年气象站点数据和产量数据,结合气候倾向率,M—K趋势分析,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了引黄灌区玉米生长季各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1)各个区域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除陶乐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地区大气压均呈升高趋势。风速和日照时数大致呈现西南高东北低。各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除中宁、惠农呈减少趋势外,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呈升高趋势。各地区的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2)引黄灌区各个市(县)玉米单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用5年滑动平均法拟合出的趋势产量能较好地反映出引黄灌区各市(县)玉米产量增长特征,从而进一步反映因生产力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实际产量变化情况。在空间分布上,产量中心虽有部分年份出现南移现象,但整体仍保持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3)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相对湿度是影响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风速次之。【结论】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各气象因素对不同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5.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豫西黑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肌纤维类型和成肌调控相关基因发育性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和120 kg共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个体重屠宰3头,共15头,公母随机。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快慢肌类型组成和纤维组织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成肌调控相关基因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配对盒7(paired-box 7,Pax7)、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和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豫西黑猪体重的增加,肌纤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慢肌面积占比在60和105 kg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5;P<0.01),快慢肌所占面积总百分比在90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MyHCⅠ基因mRNA表达量在75和10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HCA基因mRNA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MyHCX基因mRNA表达量在60 kg时达到最高,而MyHCB基因mRNA表达量在75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oDPax7、MSTNMyoGMEF2C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于60、75、90、120、120 kg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STN基因外,MyoGMyoDPax7和MEF2C基因均与肌纤维形态和MyHC基因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通过对120 kg的豫西黑猪和杜洛克猪比较发现,两者间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MyHC和相关成肌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豫西黑猪60~120 kg生长阶段,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肌纤维密度呈下降趋势;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纤维类型组成的变化主要是Ⅰ、ⅡA、ⅡX型肌纤维向ⅡB型肌纤维的转化;与杜洛克猪相比,豫西黑猪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较大,肌纤维密度较低,MyHCⅠ与MyHCA基因mRNA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726.
[目的]筛选出防治梨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在此基础上测试不同药剂组合的田间药效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市售的24种常规杀菌剂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毒力,选取效果好的进一步测定其田间防效;设计6个药剂组合在安徽省砀山县对砀山酥梨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剂初筛选中发现,保护效果以百菌清较好,治疗效果以苯甲嘧菌酯较好,且田间施药时间越早,保护和治疗效果越显著。田间组合试验表明,66%二氰蒽醌和325 g/L苯甲嘧菌酯的药剂组合防效最佳,且果点显著小于清水对照,采后常温贮藏的防效也最佳。[结论]筛选出防治梨炭疽病的有效药剂,在安徽砀山地区交替使用66%二氰蒽醌和325 g/L苯甲嘧菌酯能有效控制梨炭疽病。  相似文献   
727.
728.
针对实际番茄特征提取环境复杂情况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环境应用不同颜色模型来进行阈值分割的方法。通过应用改进的n R-G、YUV两种颜色模型对不同实验环境采集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并结合canny边缘提取算法、fitzgibbon椭圆拟合算法提取得出番茄像素坐标与像素尺寸,以此完成番茄特征提取。为得出各种颜色模型适用环境等特点,对比各种颜色模型在光线充足果实未被遮挡、光线充足果实部分遮挡和光线较弱果实未被遮挡3种情况下特征提取成功率,并比较3种颜色模型在光线充足果实未被遮挡情况下对采集图像的降噪能力。实验结果表明:n R-G颜色模型适用于采集图像噪声较小的实验环境,对于光线较弱的实验环境该模型表现出较高且稳定的特征提取成功率;YUV颜色模型表现出对含噪图像具有较为稳定的降噪能力,且对光线较强的实验环境表现出较高的特征提取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的形成及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方法]以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的纳米塑料和质量浓度为0.05、0.20、0.50 mg·mL-1的脲酶为试验材料,制备不同的纳米塑料-脲酶混悬液。根据纳米塑料对脲酶的吸附量和形貌特征变化,明确蛋白冠的形成。通过粗糙度、水合粒径、Zeta电位和脲酶构象、活性等指标分析,判定不同条件下蛋白冠的形成对纳米塑料表征及脲酶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电性纳米塑料对各浓度脲酶均产生吸附,形成蛋白冠;随着脲酶质量浓度增加,蛋白冠的颗粒粒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加;带正电纳米塑料-脲酶蛋白冠与原纳米塑料差异最显著,且显著抑制脲酶活性;当脲酶质量浓度为0.05 mg·mL-1时,蛋白冠的形成会导致脲酶构象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β-折叠结构含量显著下降,无规则结构含量明显上升的特点。[结论]3种电性纳米塑料均可以和脲酶形成蛋白冠,不同程度降低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蛋白冠对纳米塑料和脲酶的影响强度与纳米塑料的带电性和脲酶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0.
选取生物炭、凹凸棒两种土壤改良剂,以纯土为CK,设置3种生物炭质量比(0%、2%、4%)与3种凹凸棒质量比(0%、2%、4%),通过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结合电镜试验,分析不同生物炭与凹凸棒添加比例下土壤当量孔隙分布、比水容量、水分常数及土壤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生物炭与凹凸棒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生物炭与凹凸棒均能增强土壤持水能力。不添加凹凸棒时,土壤持水能力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增强;添加2%凹凸棒时,土壤持水能力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减弱;添加4%凹凸棒时,土壤持水能力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增强。单独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大土壤比水容量,单独添加凹凸棒会减小土壤比水容量。添加凹凸棒后,施加2%生物炭可以明显增大土壤比水容量。施加生物炭与凹凸棒的土壤残余含水率较CK增大15.6%~103.1%;重力水较CK降低0%~7.1%。不添加凹凸棒时,极微孔隙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增加;添加2%凹凸棒时,极微孔隙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减少;添加4%凹凸棒时,极微孔隙随着生物炭的添加而增加。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得出生物炭与凹凸棒会使得土壤颗粒接触紧密,出现桥接状垒结。以期为西北旱区土壤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