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家榆和金叶榆光合·蒸腾及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榆和金叶榆抗旱能力的差异。[方法]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用2年生家榆和金叶榆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测定试验苗的光合、蒸腾和荧光参数。[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家榆和金叶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程度越高,金叶榆光合速率比家榆下降的幅度越小;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金叶榆的蒸腾速率、非光化学猝灭明显低于家榆,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则明显高于家榆。[结论]在干旱条件下,金叶榆的抗干旱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家榆更强,适应重度干旱环境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22.
冀东地区密度对夏玉米光合、呼吸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玉米品种唐丰99和农大6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对光合、呼吸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含量(Pro)、光合速率(Pn)、千粒重及产量均降低,而叶绿素a/b值、呼吸速率(R)升高;两个品种千粒重对密度反应敏感,行粒数和穗粒数唐丰99比农大62对密度反应敏感。在冀东地区唐丰99和农大62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3.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再生废弃混凝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其中强度和透水性是其关注及目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性能。以废弃的预制混凝土梁构件为再生骨料来源制备透水混凝土,并以水胶比0.3,砂率10%为基准,设计6组配合比,并通过标准养护下的立方体试块试验,研究了单一因素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性及其强度性能,其范围分别为孔隙率17.8%~23.8%,渗透系数0.27~0.57 cm/s以及抗压强度4.0~9.63 MPa。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够满足要求,其中内掺粉煤灰能大幅提高其抗压强度,提高约44%,外掺钢纤维提高透水性,掺入萘系高效减水剂及硅粉的效果不明显。此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类似,即前期吸水快,后期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施用锌肥对旱地冬小麦光合和衰老特性的影响,选用强筋冬小麦“京9428”和普通冬小麦“轮选987”为试材,进行了四个水平(0 kg·hm-2对照、11.25 kg·hm-2低锌、22.5 kg·hm-2中锌、33.75 kg·hm-2高锌)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旱地上低锌处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SOD、CAT、POD三个酶活性都有所增加,MDA含量降低,干物质积累增加,“轮选987”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多,产量最高。中锌处理下,旗叶POD活性有所下降,“京9428”产量增加不显著,“轮选987”产量与低锌处理相当。高锌处理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和SOD、POD活性都有所降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减少,使得产量显著降低。施锌肥对“轮选987”比对“京9428”影响大,因此,“京9428”不适宜在旱地上种植。旱地上种植“轮选987”要施以适量锌肥以提高产量,锌肥施用量以11.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冀东地区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3年度以当地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为材料,设每公顷375万、525万、675万和825万株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小麦茎秆质量、抗倒伏指数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密度增大使小麦基部第1节间增长,增加了基部节间长在茎长中所占的比例、株高和重心高度,导致茎秆变细,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降低.当密度达到每公顷675万株时,小麦出现倒伏,密度再增加,倒伏时间提前,倒伏程度增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前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大密度导致植株分蘖衰亡较多,降低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能力,至成熟时以每公顷525万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量最多.虽然每公顷675万株的有效穗数最多,但由于倒伏严重,其千粒重最轻,每公顷825万株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较少,因此这两个高密度处理的产量均较低.综合来看,在冀东地区,适期播种条件下,小麦京冬8号以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75万~525万株为宜,此密度下茎秆质量较高,抗倒伏能力较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6.
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regularity of 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dry matter on spring maize,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gronomy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 2005.There were five density levels.The results was that the dynamic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single plant and population showed S curve,and the dynamic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the organ showed single peak curve.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dry matter was more and more after elongating stage,the difference among all treatments was the biggest at the mature stage.Before grouting stage,the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in organ was not affected by plant density,but the ratio of dry matter in vegetable organ was increased,and that of the ear was reduced when plant density was increased after grouting stage.The ratio of transfer and contribution of dry matter in stem and sheath was increased when plant density was increased,but that of leaf was contrary.  相似文献   
27.
对红砂岩坡体迅速遭到破坏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在不改变红砂岩本身色泽纹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化学试剂保护方案,得到试验验证。旨在为红砂岩坡体景观的合理预留情况及景观建设提出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复合小肽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为其在肉鸡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选择28日龄体重相似的健康罗斯308肉鸡1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下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75只鸡。对照组所喂的基础日粮中不含复合小肽制剂,试验1、2、3组所喂的日粮中分别含2.0%、2.5%和3.0%的复合小肽制剂。[结果]日粮中添加复合小肽制剂,能使肉鸡终末体重和日均增重得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料重比、腹泻率、呼吸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复合小肽制剂能明显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较适宜的添加量为2.5%~3.0%。  相似文献   
29.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和运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各叶层氮素的积累和运转特点,2002--200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大田条件下,采用藁8901、石4185、河农341、河农859 4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在对照(不施氮)、施氮(N 225 kg/hm2)、氮磷配合(N 225 kg/hm2+P2O5 150 kg/hm2)3种施肥处理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中的氮积累量在拔节期顶部1叶<2叶,2叶>3叶>4叶,在开花期为1叶>2叶>3叶>4叶.同一品种的同一叶层的氮输出量均为氮磷配合>施氮>对照,不同处理的相对贡献并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藁8901"的氮输出量在各品种中最高.在氮磷配合处理中,"藁8901"和"河农341"上部叶的氪转移能力较"石4185"和"河农859"强,说明通过氮磷配合施用来提高高蛋白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其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30.
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晓玲  杨晴  刘艳芳  王华芳 《种子》2007,26(1):78-80
用0、1、10、100、1000mg/L的水杨酸(SA)处理萌动的黄瓜种子,结果表明:1mg/LSA能促进其种子萌发,10-1000mg/LSA能抑制其种子萌发,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SA处理使黄瓜幼苗的POD活性和根SOD活性提高,并能提高黄瓜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糖和氨基酸含量,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使黄瓜幼苗根在低温条件下电解质相对渗出率降低,抗末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