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云南某铅锌矿周边的农田为试验地,以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植物材料开展田间大棚试验,研究各品种的株高、生物量、镉铅含量及累积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等指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对镉、铅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存在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从富集系数看,至开花期时(120 d),Cd富集能力最强的品种为"游客",其Cd富集系数为0.054,地上部Cd含量为0.22 mg·kg~(-1),地上部Cd累积量为40.58μg·m~(-2),分别为Cd富集能力最弱品种"WL525HQ"的245%、200%和245%。Pb富集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国产",其Pb富集系数为0.035,地上部Pb含量为2.67 mg·kg~(-1),地上部Pb累积量为282.2μg·m~(-2),分别为Pb富集能力最弱品种"WL525HQ"的152%、153%和110%。多数受试品种对Cd、Pb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其中对Cd转运能力最强的品种为"三得利",其转运系数为1.545,是最弱品种"国产"的172%;对Pb转运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国产",其转运系数为2.048,是最弱品种"多叶"的171%。综上,受试紫花苜蓿品种对Cd、Pb的吸收累积存在一定品种差异,若以地上部金属含量为指标,"游客"为Cd高累积品种,"国产"为Pb高累积品种,"四季旺"为Cd低累积品种,"WL525HQ"为Pb低累积品种。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了研究组合外源添加剂对杂交狼尾草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剂组合方式,在中温35℃、初始pH值为7.0、发酵体系TS质量分数为6%、VS接种率为20%条件下进行序批次厌氧发酵试验。【结果】外源添加剂影响力顺序为:纤维素酶﹥EDTA-2Na﹥吐温20﹥CoCl_2﹥NiCl_2﹥FeCl_2。优选的添加剂组合方案为:FeCl_210.0 mg/L,CoCl_21.0 mg/L,NiCl_21.0 mg/L,纤维素酶15 g/L,吐温20 250 mg/L,EDTA-2Na 0 g/L,该条件下累积产气量较对照组提高29.52%。【结论】组合外源添加剂能够明显影响杂交狼尾草厌氧发酵过程,并能够有效改善甲烷菌活性,提高原料产气效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试验主要研究了3种真菌和2种酶处理对杂交狼尾草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用量糙皮侧耳培养液、长根菇培养液、香菇培养液、纤维素酶、漆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在中温(35℃)、总固体(total solid,TS)质量分数20%、总挥发物(volatile solide,VS)接种率20%、初始pH为7.0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试验。【结果】采用真菌及酶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系统产气率,3种真菌最优处理用量(按150 g原料算)分别为:糙皮侧耳培养液(100 mL)、长根菇培养液(100 mL)、香菇培养液(50 mL);2种酶最优处理用量(按250 g混合物料算)分别为纤维素酶(100 mg)和漆酶(75 mg)。上述5种处理条件下,系统产气量比无处理组分别提高了51.50%,38.97%,46.69%,40.61%,28.04%。【结论】整体而言,采用真菌进行原料预处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温和,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酸碱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还原糖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采用固态化学预处理方法。[结果]6%乙酸预处理后还原糖含量可达13.86%,然而乙酸预处理后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比其他酸要低。尿素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在4%和8%浓度最多,为20.02%。4%尿素预处理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多,达21.59%。[结论]酸碱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的还原糖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要比预处理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5.
根据前期试验中测得的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和Biosun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抗原性)预测为基础,结合二级结构预测来综合分析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B细胞表位.比较两种软件的预测结果发现,在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381个氨基酸序列中,第81~85、198~202、235~239、253~257区域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和较高的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最有可能为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B细胞线性优势表位.上述预测和判定结果表明,在蓝舌病病毒VP7蛋白序列中存在优势B细胞线型表位,为进一步合成多肽并分析已获得的VP7蛋白单抗的结合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讨接种率、发酵料液总固体浓度、温度、料液初始p H值对杂交狼尾草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设置以10%为梯度,10%-50%的5个接种率;以2%为梯度,质量分数为4%-12%的5个总固体浓度;以10℃为梯度,25℃-55℃的4个温度;以0.5为梯度,6.5-8.5的5个初始p H值,进行杂交改性狼尾草批量厌氧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控制接种率20%-30%,TS浓度12%,温度为35℃,调节初始p H值在中性至弱碱范围对杂交狼尾草的厌氧发酵比较有利。在上述条件下,接种率为20%的试验组总产气量为28.6 L,原料TS产气率525 m L·g^-1。该研究可为杂交狼尾草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和设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以6个北方常用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材,在模拟旱棚中采用盆栽方式,分别设定干旱处理和定期灌溉2种方式,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紫花苜蓿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抗旱新品种选育及生产经济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形态特征里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主根长度、根体积均表现下降趋势;叶绿素短期干旱胁迫内是上升的,叶片水势下降,而脯氨酸含量上升;根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相对含水量上升。综合评价显示,6个苜蓿品种抗旱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敖汉、巨人201Z、皇后、三得利、新疆大叶、费纳尔。综上所述,敖汉和巨人201Z适合在干旱地区下种植,综合考虑经济指标和干旱条件,在风沙半干旱地区选择中等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48.
主要概括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概况,从辽宁省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牧草种质资源目前存在的收集数量少且保存方式单一、优势种少且存在丧失的危险、育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及仪器设备落后等主要问题,从保护和开发利用出发,提出全面调查并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收集鉴定评价牧草种质、加大育种研究和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牧草培育体系等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在自然交配条件下不同产蛋率母鹅对与配公鹅受精率的影响,探索种鹅繁殖期同步性问题,试验选用同一批次健康成年豁眼鹅297只、卡洛斯鹅198只,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按1:4公母比进行群体分栏饲养,分别为卡洛斯公鹅与豁眼母鹅组(卡洛斯♂33只、豁眼鹅♀132只,KH组),豁眼鹅本品种交配组(♂33只、♀132只,HH组)和卡洛斯本品种交配组(♂33只、♀132只,KK组),对其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豁眼鹅产蛋率明显高于卡洛斯鹅(P<0.05);KH组产蛋率和受精率相关系数为R=0.902(P<0.01),KK组产蛋率和受精率相关系数为R=0.789(P<0.01);产蛋活跃期的豁眼母鹅能够影响卡洛斯公鹅的繁殖性能(P<0.05)。说明一直处于产蛋期的豁眼母鹅能够刺激公鹅保持一定的受精能力,可以改善进入休产期品种公鹅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0.
将单一性别、混合性别旋毛虫肌幼虫分别灌胃感染小鼠,新生旋毛虫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并以未感染小鼠作对照,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IL-2、IFN-γ、IL-4、IL-10、TGF-β的血清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混合性别感染组IL-2含量降低,IL-10、TGF-β、IFN-γ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35 d,混合性别感染组小鼠的5种细胞因子含量均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感染后前7 d,单一性别感染组小鼠IFN-γ和TGF-β含量较高,IL-2含量较低;在感染后7~35 d, 5种细胞因子含量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组小鼠的IL-2、IFN-γ、IL-10、TGF-β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28 d,各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在模拟的对应时间点,新生幼虫感染组5种细胞因子变化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旋毛虫单一性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在观察期间有较大差异,而新生幼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在对应时间点细胞因子变化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单一性别感染和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