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速公路边坡乡土灌木建植模式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目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防护模式。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柏木、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多表现为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ml和60.71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ml和84.02g。可见,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乡土灌木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谷子花生间作下错期播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谷子品系'金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谷子播期处理(分别为T1:5月15日、T2:5月20日、T3:5月25日、T4:5月30日、T5:6月4日、T6:6月9日),花生播种日期为5月15日;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因素以及产量,研究了谷子花...  相似文献   
63.
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水平不断提升;明确高产栽培模式下,生姜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规律是实现生姜高产高效种植的重要基础,为生姜养分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通过优化生姜施肥管理,对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下关键生育期植株连续取样观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规律及特点。设施和露地栽培生姜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总体呈“S”型。根茎膨大期是生姜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至收获时,设施和露地生姜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233.6~276.4和211.2~238.4 g;姜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53.64%~54.82%和42.53%~45.20%。设施和露地生姜对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茎膨大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38.72%~44.78%和46.37~46.76%;各生育期对磷的吸收量呈小幅增长趋势,其中优化施肥处理的磷吸收高峰均在转色期,相对吸收量分别为33.88%和28.45%;对钾的吸收则呈波动式线性增长,在苗期和根茎膨大期均出现吸收高峰,其中在根茎膨大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分别为25.27%~26.14%和28.58%~32.40%。在设施和露地两种高产模式下,干物质累积特征均呈“S”型。生姜收获时,单株氮、磷、钾吸收量比例分别为2.4~3.0∶1.0∶6.3~6.7和2.9~3.2∶1.0∶6.8~7.3;优化施肥技术下,设施和露地种植每生产1000 kg姜块的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2.41、1.01、6.82和2.45、0.77、5.61 kg。  相似文献   
64.
本文构建了一种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槽,研究了净化槽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水质、填料等运行条件下对模拟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3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净化槽对模拟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COD达到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在5种填料中,腐殖土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陶粒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