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26篇
  3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花色的变异率分别为0、4.9%、8.2%和1.2%,花色均往浅色方向变异.PYM最适的诱变质量浓度为2~4 mg·L-1.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茶用菊品种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合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茶用菊品种.[方法]基于40个茶用菊品系的田间性状和花部性状,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茶用菊的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共确定10个影响茶用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键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其中单株花数...  相似文献   
143.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桃、梨果园中最重要的食心害虫之一,仅依据往年的发生期和田间为害特征来指导防治具有滞后性。而性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准确监测其成虫发生情况,以此推测成虫的卵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科学地指导防治。本研究在3个不同生境果园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年在杭州余杭地区3个不同生境果园,包括越冬代在内,平地桃园和平地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7代,而坡地桃园只有6代。成虫始见于3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下旬;3个果园由于生境不同,同一世代梨小食心虫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各世代高峰期间隔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生境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指导果园的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4.
化控调节剂吨田宝在小麦上的大面积应用示范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吨田宝在小麦起身拔节期、灌浆初期喷施对拔节期株型、株高、分蘖数和成熟期株高、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吨田宝可有效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减少叶片衰老;促进有效穗数成穗,减少无效分蘖对养分的吸收,产量结果平均增产幅度4.3%。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连作导致‘滁菊’生长受到抑制,产量及品质下降.通过研究生物有机肥(BOF)对‘滁菊’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探究‘滁菊’连作障碍防控的最优方案.[方法]在‘滁菊’扦插育苗及大田移栽时分别或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试验共设4个处理:1)常规土壤育苗+连作土壤定植(CKn+CKf);2)常规土壤育苗+连作土壤施用BOF定植(CKn+BOF);3)常规土壤施用BOF育苗+连作土壤定植(BOF+CKf);4)常规土壤施用BOF育苗+连作土壤施用BOF定植(BOF+BOF).测定不同处理中‘滁菊’的根系活力,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鲜花产量,花序黄酮含量及与‘滁菊’主要品质相关的指标.[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够增加‘滁菊’根系活力,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并能显著抑制‘滁菊’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滁菊’产量及黄酮含量,还能显著提高‘滁菊’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根冠比、鲜质量和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其中BOF+CKf处理能显著提高‘滁菊’根系活力和地下部鲜质量,但其他生理指标与对照处理(CKn+CKf)相比无显著差异.BOF+BOF处理的‘滁菊’综合指标最佳,其产量、黄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n+ CKf,分别提高了34.71%、95.71%、73.76%和97.22%.[结论]育苗与大田移栽时同时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显著抑制‘滁菊’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而且能明显促进‘滁菊’生长,提高‘滁菊’产量及其主要品质,该处理为‘滁菊’实际生产中连作障碍防控的最优方案,将为‘滁菊’连作障碍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6.
以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甬优2640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在金华市进行分播期机插晚稻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播期对晚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该品种在机插栽培方式下在研究区的最迟适宜播期.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推迟晚稻全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播种-齐穗天数在秋季冷空气影响早的年份表现为先缩短后延长,冷空气影响晚则表现为全生育期缩短;(2)甬优2640表现出杂种优势,最大产量达9964.5kg/hm2,最大群体颖花量达44512.5×104/hm2;(3)晚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结实率影响最大,结实率为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播期对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基本无影响;(4)晚稻孕穗抽穗期遇低温其育性降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能力,齐穗前25d内23℃负积温是结实率最敏感的低温因子,齐穗前23℃负积温≤16.6℃·d能够保障晚稻稳产;(5)以80%保证率下的23℃负积温≤16.6℃·d的终日日期作为安全齐穗期,机插晚稻甬优2640最迟适宜播种期为6月29日-7月2日.  相似文献   
147.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脉东段,属山地高原气候区,可耕地海拔150~1500m,落差较大,适且发展错季蔬菜。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错季大白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07年底种植面积达到1.2万hm2。但由于选用品种不当及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或产品质量检测不达标等因素导致损失  相似文献   
148.
菊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相似文献   
149.
对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在本地种一个世代,冬季在海南连续加两个世代是玉米自交系的一种快速稳定有效的选育方法。这种方法缩短了选系年限,加速了对新优种质的改良利用,目前被很多玉米育种者采用。  相似文献   
150.
玉米新品种丰单3号密植化控通透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单3号是由哈尔滨市大田丰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种子科研所培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幼苗色淡,发苗快,植株清秀。株高240cm,株形紧凑,适宜种植密度6.5万~7.0万株/hm^2,百粒重35g,偏硬粒型,子粒品质好,抗逆性强,植株活秆成熟。为进一步推广该品种,提高种植丰单3号的经济效益,组装了密植化控通透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经过2007年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