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6个现行家蚕原种为材料,探讨了5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原蚕添食营养饲料对发育经过无影响,虫蛹生命率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全茧量和茧层量略有降低,对造卵数、产卵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日系品种优于中系品种,残留卵率均比对照区显著降低,对蚕种质量无影响,5龄食下量显著减少,叶卵转化率平均比空白对照提高16.9%,比清水对照提高9.0%,单位面积桑园的制种量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42.
传统的蒸煮人工饲料及其养蚕技术,由于成本高,加工调制复杂,给饵操作烦琐,而且极易污染变质,从而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普通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多不理想,弱小蚕多,产茧量低,也影响了人工饲料的实用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低成本颗粒人工饲料,同时育成了嗜食低成本LP饲料的广食性蚕品种,并进行了生产饲养试验。我国蚕业界在广食性蚕品种筛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迄今尚未有用颗粒饲料饲养广食性蚕品种的研究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在对人工饲料配方、加工工艺、饲养技术以及蚕的摄食…  相似文献   
143.
颗粒人工饲料中V_B的添加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B 水溶液直接拌入干体颗粒饲料中 ,调查对家蚕摄食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蚕期添加一定量的VB 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超过一定浓度后 ,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3龄蚕后添加一定量的VB 能增加眠蚕体重 ,提高起蚕率 ,并随着龄期的增加 ,需要量也增加 ,3龄 0 0 5 % ,4~ 5龄 0 1 %。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介绍了利用秋季自然晒干法生产桑叶粉、配制人工饲料饲育小蚕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自然晒干法生产桑叶粉时,秋季不同时期及不同方法加工的桑叶粉,养蚕效果有明显差异;霜后的桑叶,仍可能生产出能够满足家蚕人工饲料生产需要的合格桑叶粉。  相似文献   
145.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含量与降血糖效果的关系以及蚕体内1-DNJ的来源,测定了7个家蚕品种或杂交组合以及用5个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5龄蚕制备的全蚕粉中1-DNJ含量,同时测定了由相应的全蚕粉配制的蚕粉复合物对小鼠食后1.5 h血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以及用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家蚕制备的全蚕粉复合物的降血糖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凡是降血糖效果显著的全蚕粉,1-DNJ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1-DNJ含量低的全蚕粉其降血糖效果均较差,但降血糖活性与1-DNJ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全蚕粉中还存在其它降血糖活性成分。养蚕用桑中的1-DNJ含量与蚕体内1-DNJ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而且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幼虫不含1-DNJ,因此证实了蚕体内的1-DNJ来源于桑叶,家蚕本身不能产生1-DNJ。  相似文献   
147.
昆虫激素与杆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外源基因表达量是一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昆虫激素对杆状病毒寄主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杆状病毒基因组内egt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并综述了昆虫激素与杆状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现有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利用外源昆虫激素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