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红茶产业链整合是提升茶叶经营附加值的重要渠道,本文对我国红茶产业链整合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了我国红茶产业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表现在:生产加工环节上,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生产过程中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规模优势不明显:茶叶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茶叶生产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劳动力威本十分高:产销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出现了相互脱离等。针对以上问题,从种植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零售环节、产业链各阶段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策略,并构建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木美土里生物菌肥防控寒地苹果树重茬病的效果,连续2年(2016年和2017年)研究了不同生物菌肥用量对重茬土壤上定植龙丰/山定子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苹果的生长量、分枝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其中以0.50 kg/株木美土里处理效果最好。2016年和2017年,0.50 kg/株木美土里处理的株高分别为不施用生物菌肥对照的1.52、1.53倍,茎粗分别为对照的1.27、1.35倍,茎粗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的1.22、1.66倍,分枝数分别为对照的2.42、2.32倍。除2016年0.25 kg/株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因此,0.50 kg/株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处理对寒地苹果重茬障碍的防治效果最佳,可应用于苹果树寒地重茬栽培。  相似文献   
24.
结合剡源古镇旅游专线的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旅游风景区探索一种新的旅游模式,以期实现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通过来自轮作式农耕、触角的启示,设计特定的栈道重新组织旅游专线的交通,从而建立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引导游客改变以往的游憩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环境功利观念扭转为“尊重自然”的环境保护观。在景观层面上实现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再植苹果幼树的影响,从再植土壤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方面分析,探究复合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理。本研究设置了KMM和对照CK两个处理,再植苹果树于春秋两次分别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KMM)和有机肥(CK)。通过土壤常规农业化学分析法和Illum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两个处理再植苹果树的生长、根围土壤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再植苹果幼树株高、干径、叶绿素、分枝个数和分枝长度;提高再植土壤酶活性(中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再植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相对丰度高于1%的优势真菌属中有21个菌属与再植果树的5项生长参数具有相关性,并且在不同分类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差异,缝壳菌属(Lophiostom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赤壳菌属(Nectria)和维希尼克氏属(Vishniacozyma)显著增加,丝孢菌属(Anguillospora)和假丝酵母菌属(Pseudeurotium) 显著降低。通过对测序片段功能水平的分析,在二级功能水平上显著降低了真菌群落氨基酸、核苷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电子转移、发酵、呼吸、CTP生物合成嘧啶脱氧核糖核酸功能序列的丰度值,共6种功能类群均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减弱真菌群落相关代谢的功能,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再植苹果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6.
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为例,根据一场暴雨情况下入库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建立库区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在一场暴雨入库过程中库区三维水动力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受入库流量和丰水期主导风向东北风的影响,在模拟前期,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基本一致。在模拟后期,风生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大于吞吐流对水库流场的影响且不同层水流结构有所不同。各个时刻的底层流场流速大于中层流场流速大于表层流场流速。  相似文献   
27.
笔者在一些地方的樱桃园调查发现,桑白蚧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桑白蚧是危害樱桃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群居在树体主干和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受害枝条常表现为枝条凹凸不平、枯梢、新枝萎缩、树势衰弱死亡,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防治桑白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在冬季  相似文献   
28.
为系统研究农业防治中不同规格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对干湿环境的响应,进行越冬试验和水旱轮作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水的环境中,幼螺、中螺和成螺的存活率分别为91.33%、83.00%和72.67%,且明显高于有水环境中的60.00%、46.00%和38.67%。两种环境下成螺的越冬死亡率均为最高。在水旱轮作中,前茬旱地作物对幼-中螺的防效分别为63.4%(大豆)、68.4%(玉米)和57.4%(辣椒),均高于成螺的防效。  相似文献   
29.
中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选取中国干旱区77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均一化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分析表明:①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响应显著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1961-2007年,我国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约上升了1.8℃,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9℃/10a,增暖幅度与波动幅度高于同期全球以及中国区域平均。②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季节与区域差异显著。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冬两季增温明显,冬季气温线性变化率最大,为夏季增温的两倍有余。年均温与各季升温幅度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北疆、阿拉善高原升温幅度最大,南疆与河西走廊升温相对较慢。③年均温与各季气温的年距平序列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区各站点普遍存在着16~17年的年代际变化和6~7年的年际变化。综合我国干旱区年均温距平序列及其突变时间和振荡周期,可推断出干旱区气温将会持续以较高的变暖速率上升,至少最近10年这种趋势不会改变。④我国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错综复杂,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机制,这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农业旅游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产物,植根于农村特有的资源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成为农业增收的新途径。探讨了不同的农业旅游项目通过不同的运作模式,发挥对农业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