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全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种质资源库的规定与标准,在白龙江、洮河林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采用B/S架构,Spring MVC设计模式,使用JSP作为开发语言,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出白龙江、洮河林区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白龙江、洮河林区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数字化表达和利用,为以后数据融合提供保障,也为甘肃省开启全省范围种质资源普查提供一定的发展经验以及数据共享、融合的便利。  相似文献   
6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已无法适应管理的要求。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及其应用平台的飞速发展,为诸多领域的管理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通过设备选取、系统搭建、工作原理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无人机+应用平台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α-多样性的尺度效应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α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条长420m、宽10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α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α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a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α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60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90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α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64.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5.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 a 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 a 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 a 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 60 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 90 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 a 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66.
应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屈吴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中白桦种群胸径、株高的大小级结构以及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混交林群落中,白桦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并一致呈现为哑铃型,存活曲线为双峰曲线,为间歇型种群,幼苗、幼树贮备不足,具有衰退趋势;纯林中的白桦种群的大小结构为金字塔型,存活曲线为中间微凹而呈单折直线,种群具有稳定结构,能够长时间生存发展下去。探讨了导致种群结构缢缩的种群更新障碍及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67.
以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游憩对莲花山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的冲击程度依次为:紫霄宫>保护区管理局>唐坊滩--沙河滩>莲花宝殿.在这4个调查节点中,紫霄宫与其它3个节点存在较大差异.调查发现,游憩对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景点和地段的植被造成冲击,但对保护区整体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自然演替的植物进行区系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已有文献资料,进行野外调查,系统整理植物区系信息。【结果】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共有天然植物29科53属68种。火烧迹地分布植物的科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占总科数的51.72%。优势属相对于世界植物区系其物种所占比例并不高,分布于本区的属多为以寒温带地区,特别是以北温带及其高山区的分布为主。属的分析表明,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区系具有年轻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木本类型较少,多年生草本多,缺乏古老和原始的类群。作为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本区系在受到我国华北区系和西南高山区系双重影响的同时,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火烧迹地所处的迭山北坡为我国青藏高原植物区系向黄土高原植物区系过渡的代表区系之一。【结论】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分区中,本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洮河-岷山亚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