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平兰  唐新科  龙岳林  周小毛 《园艺学报》2015,42(10):1993-2001
以湖南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引种驯化过程中发生的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分离、鉴定病原菌,分析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兰炭疽病病原菌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Moriwaki,SatoTsukiboshi);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DA、PSA和CSA;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生长的有机氮为酵母膏和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光照与黑暗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适宜p H 5.0~8.0;在10~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处理20 min,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8和50℃。  相似文献   
32.
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3 g/m2 等 5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低于 10 0 ,安全性明显提高 ;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 2 .4×10 - 3 g/m2等 2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接近 10 0 ,对稻苗的联合作用为相加 ;其他组合的混合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 0 ,对稻苗安全性下降 ,不宜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量的方法。于2019年在中国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及福建8地开展了田间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并进行了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的长期膳食暴露评估。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石墨化碳黑 (GCB) 净化,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2~20 mg/kg范围内,腐霉利在韭菜中的回收率为74%~98%,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4.6%~9.9%,定量限 (LOQ) 为0.02 mg/kg。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成分450 g/hm2的剂量于韭菜灰霉病发病初期或前期施药1次,施药后间隔30 d采样,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4~1.06 mg/kg。长期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腐霉利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 为2.5562 mg,风险商值 (RQ) 为40.6%,表明腐霉利在韭菜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4.
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二氯喹啉酸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二氯喹啉酸的细菌,将其命名为J3,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其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在二氯喹啉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接种量为4%、pH 7、30 ℃条件下,接种后第6天,菌株J3对二氯喹啉酸的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在25 ℃、接种量为4%条件下,其生物修复作用可使受二氯喹啉酸(25%田间推荐剂量)药害盆栽烟草的恢复率达到69%。  相似文献   
35.
长沙地区小菜蛾对13种药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室内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长沙地区小菜蛾对13种药剂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217.6和192.5);对杀虫单、辛硫磷、敌敌畏和乙酰甲胺磷达高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89.2、127.6、137.2和145.5);对灭多威、阿维菌素和茚虫威的抗性属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36.8、18.2和11.7);对氟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溴虫腈的抗性属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9.3、7.7和8.6);对多杀菌素没有产生明显抗性(抗性倍数为4.5)。  相似文献   
36.
7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斜纹夜蛾防效较好的农药,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甲维盐等7种农药对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点滴法处理后48h甲维盐的LD50为1.82μg/g,虫螨腈的LD50为2.50μg/g,高效氯氰菊酯的LD50为15.10μg/g;浸叶法处理后48h甲维盐的LC50为0.239 1mg/L,溴虫腈的LC50为0.823 2mg/L,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为77.338 3mg/L.由此可见.甲维盐和虫螨腈对斜纹夜蛾的毒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看麦娘抗药性水平的检测以及抗性机理的研究,以期为油菜田看麦娘的抗性治理和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株法测定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4个省13个市17个地区的油菜田看麦娘生物型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水平及与烯草酮的交互抗性,分别测定了精喹禾灵与烯草酮对抗性看麦娘(R-TY)、敏感看麦娘(S-NJ)体内GSTS活性。抗精喹禾灵监测结果显示:TY生物型相对抗性倍数最高,为28.92,GR50为90.183。其次为YZ生物型和BLD生物型,GR50分别为34.480和45.472,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06和14.58。其余生物型相对抗性倍数在1.62~9.16之间。与烯草酮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对精喹禾灵产生抗性的TY、BLD生物型对烯草酮也产生了抗性,存在交互抗性,而对精喹禾灵敏感的DYX生物型看麦娘却对烯草酮产生了抗性,说明看麦娘生物型中存在不同的抗性模式。GSTS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经药剂处理后,R-TY生物型GSTS活性始终比敏感生物型S-NJ高,表明TY生物型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是GSTS对药剂的代谢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8.
测定了6种有效成分灭蟑饵剂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杀虫活性。残杀威当天开启处理组和预先放置90 d处理组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预先放置90 d处理组对德国小蠊效果好的药剂依次是:残杀威、茚虫威和氟虫腈,药后7 d其死亡率均达85%以上。对美洲大蠊效果好的药剂是残杀威、氟虫腈、毒死蜱,硼酸对其无效。  相似文献   
39.
斜纹夜蛾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斜纹夜蛾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等三个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有效防治斜纹夜蛾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系统评价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Web of Science、Medline及PubMed。检索时间均为从该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至2017年2月,手工检索作为辅助,收集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依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纳入6篇文献,共4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茯苓丸组临床有效率[RR=1.16,95% CI(1.06,1.26),P=0.000 7],2个采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107例)结果显示[WMD=0.55,95% Cl(-0.69,1.79),P=0.39]。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结论 桂枝茯苓丸联合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然而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未见显著疗效。但由于现有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今后仍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