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42.
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化学法(SDS高盐法和PBS缓冲液法)、酶法(溶菌酶和蛋白酶K)和机械法(循环冻融)组合为12种细胞裂解方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UV检测的结果表明,SDS高盐法与酶法和机械法组合的6种方案所获得的DNA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较大的浓度。为缩短试验时间,减小DNA在循环冻融过程中造成机械断裂的可能性,故SDS高盐裂解液不经循环冻融、并加入蛋白酶K和溶菌酶的方案组合为最佳,该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以PCR为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矿区次生裸地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次生裸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全国因采矿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m2,破坏土地157万hm2,且每年仍以4万hm2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10%。在人为破坏严重的采矿区,通过人为的生态修复建设,既缩短了生态恢复的周期,又提高了生态恢复的质量。矿区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挖运客土覆盖退化土地;有针对性添加沙子或黏土和有机肥、化肥;利用细菌和微生物;化学方法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实施土壤改良剂;种植豆科植物,改良土壤;利用植物固定、植物抽取方法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今后研究方向:在措施上实现"三个结合",多学科协同研究,共克时坚。加强相关实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重点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修复。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44.
 土壤入渗特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和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模拟土壤侵蚀过程的基本输入变量,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综述了影响土壤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土壤理化性质、下垫面性质、降雨强度、水质及水温等。并提出了今后应该加强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浑河上游河岸带土壤质量现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其天然灌木草地、次生林、人工松林和玉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比例为99.87%~99.94%;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12.95~76.43,0.35~1.80,1.32~6.39,0.35~1.61 mg/(g·d)及0.93~3.27 ml/(g·20 min);5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中,细菌数量与5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除了过氧化氢酶之外的其他4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真菌和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4种植被河岸带中,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具有最高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高,是很好的河岸带形式。  相似文献   
46.
以辽东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自身特性、气候因子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在胡桃楸次生林凋落物组成中,凋落物叶干物质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随着总凋落物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凋落叶中的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的越快;随着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林分郁闭度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各因子显著性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47.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小麦烘烤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SDS-PAGE方法测定了全国9个小麦主产省、市163个小麦品种和11个引进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含量、沉降值和面粉GMP含量。结果表明,不同HMW-GS及其组合形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显著不同,某些HMW-GS对我国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国家,如4+12亚基影响较大,而7+8亚基影响偏小。但单个亚基品质评分  相似文献   
48.
生态经济型治沙植物新材料—菊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祥云 《新农业》2002,(7):45-46
  相似文献   
49.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国品质改良的工作重点仍是提高面筋强度,应加强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选择,耐热性也是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稳产性的提高应增强品种的抗旱和耐热性能,水旱轮选是选育抗旱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细胞膜稳定性和气-冠温差在组织和群体水平上较好地反映了植物耐热性的差异,可用于耐热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0.
氮钾配合施肥对小麦济南17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小麦济南17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含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亚基7+8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亚基1,对亚基4+12影响最小,氮钾互作仅对Glu-D1位点亚基含量有显著作用,钾肥对各个位点亚基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氮肥对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和面粉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均影响显著。氮钾互作对沉降值和GMP含量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除沉降值外,钾单独作用对其它品质参数的影响均不显著。3个位点HMW-GS含量与面粉品质密切相关,GMP含量与HMW-GS含量和其它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