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6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林业   1760篇
农学   802篇
基础科学   1213篇
  1122篇
综合类   6986篇
农作物   919篇
水产渔业   828篇
畜牧兽医   3644篇
园艺   1379篇
植物保护   569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935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770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501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448篇
  1992年   382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探讨光碳核肥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九芽豆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喷施光碳核肥,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喷施光碳核肥,植株株高、茎粗、主茎节数、有效分枝、百粒重、单株粒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实测产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苗期、开花盛期、鼓粒盛期共喷施3次光碳核肥处理的大豆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值最高,产量最高,为3594.25kg/hm2,比对照增加689.9kg/hm2,增产23.75%。  相似文献   
942.
为探究秸秆添加对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稻田土壤重金属释放的影响,本文选取典型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通过微宇宙试验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了土壤溶液化学性质、溶解性有机质(DOM)、金属释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增加了厌氧期Fe、Mn、As、Cd等金属的释放,同时影响了DOM组成。土壤DOM中类蛋白(C3)含量在培养期总体降低(P<0.05);类腐殖质含量呈现厌氧期上升、好氧期下降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Eh的变化与Mn和As的溶出显著负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662和-0.528,P<0.01),同时,Eh还通过影响土壤类腐植酸C2(路径系数-0.816,P<0.01)控制As的释放(路径系数0.244,P<0.05)。因此,稻田土壤干湿交替造成的Eh变化和秸秆还田措施不仅可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溶出,也可通过DOM含量和组成进一步控制其释放。  相似文献   
943.
进行地层抗钻特性参数评价对于优选适合地层抗钻特性的钻头,制定钻井提速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仅仅以单井剖面来评价井间未知地层的抗钻特性参数是不合适的.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是评价地层抗钻特性的重要参数,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层抗钻特性实验测试,利用实测数据与声波时差数据拟合,建立了地层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的计算模型,利用Petrel软件构建了三维井间数据体模型,得到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区块地层岩石可钻性级值和硬度的三维连井剖面.分析表明,陆丰区块的地层抗钻特性参数在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较强;珠江组地层总体上属于可钻性较好的中软地层,但在西北和东南区域的珠江组地层的可钻性级值和硬度均有增大的趋势;珠海组地层总体上属于可钻性较差的中硬地层,横向分布差异性较大.陆丰区块地层抗钻特性参数三维连井剖面的建立,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出井间和层间地层的特征,有利于评价未知地层的抗钻特性参数分布规律,也有利于进行井位优选和井眼轨道的优化.  相似文献   
944.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鱎(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以海南似鱎(45.72%)占优、单位努力捕捞重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P>0.05)。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鱎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P<0.05),其他5种主要鱼类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相似文献   
945.
以新疆3个主栽枣品种(骏枣、灰枣及冬枣)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2个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主要糖组分均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前期以果糖和葡萄糖积累为主,蔗糖在后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品种中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ZjSPS1对枣果实中蔗糖和还原糖的积累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与还原糖的积累相关性更强;ZjSS3和ZjSUC2的表达促进了枣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ZjHK3的表达在还原糖的积累中起抑制作用;ZjvINV1、ZjvINV2和ZjSUC3的低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蔗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946.
随着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一些地方逐步形成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农业水价机制,但不少地方还在进行探索。荆门市作为南方丰水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由农业水权制度、水价定价模式、计价方式、水费征管以及节水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对南方丰水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7.
小麦病虫害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产量的巨大损失,病虫害防治农药的过度使用也会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有毒残留的风险,而传统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具有主观性和滞后性。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可实现快速、实时无损的监测,从而有针对性的提早防治病虫害。介绍作物病虫害光谱响应生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从不同平台的角度入手概述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目前遥感监测小麦病虫害尚存的问题,如对病虫害光谱特征的专属性认识不足、缺乏多种小麦病虫害危害类型的比较研究及病虫害监测模型普适性较差等,并探讨遥感在监测小麦病虫害方面的发展趋势,建议通过综合多时相遥感数据、建立小麦病虫害光谱库、构建全国性病虫害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进一步开展小麦病虫害的研究,从而实现小麦病虫害大面积、实时、科学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48.
由于东北地区在秋季收获后至次年春季播种期间气温较低,导致地表的大部分玉米秸秆无法腐烂,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后期的播种和中耕除草作业。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免耕播种机防堵机构的优缺点,设计一款新型垄作地表秸秆保护性耕作处理机,该机利用横向推移机构将垄台秸秆推至垄沟位置,利用破茬杆对种带根茬进行挖掘破碎,之后对垄沟秸秆喷洒腐熟剂并利用搅拌刀轴充分搅拌和镇压;选取关键因素进行田间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破茬杆间距为26 mm、破茬杆螺距为105 mm、驱动轴转速为500 r/min时秸秆覆盖率3.45%、根茬粉碎率88.91%,此时达到最优;该装备的成功应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垄作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9.
“甬优15”自2009年引入衢州市种植以来,表现为株型较高,剑叶挺直,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青秆黄熟,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等优点,已成为我市晚稻主栽品种。甬优15适口性好,加工效益显著,随着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市粮食扩面增产、农民增收和加工企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50.
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眉山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体系构建科学、内容组配合理、制度匹配健全等优势;存在主题不够鲜明、实训不够深入的劣势;面临培育对象涌现、培养渠道畅通、培训观念转变的机会;受到参训学员、承训机构、管理人员各方能力差异的威胁.因此,应实施专题培训、探索后续跟踪、强化能力提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