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长白鸢尾叶片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SEM)技术、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以及光学显微镜对长白鸢尾叶片结构,表皮、角质层及气孔器的形态结构,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白鸢尾叶片表皮细胞多为矩形,垂周壁为平直。叶片两面均有气孔器,其类型为无规则形,气孔下陷明显。角质层致密,具乳突,维管组织发达。这些形态特征是植物自身对环境抗旱适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3.
以引种植物大花百子莲为对象,对其在引种地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者与授粉成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花百子莲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10%蔗糖+0.1% H3 BO3+0.2 g? L-1 Ca(NO3)2;随着开花进程的不断深入,花粉活力不断下降,始花期的花粉活力接近80%,末花期花粉活力只有3%左右;花粉在4℃条件下存活时间约为7 d,25℃条件下存活时间为5 d,而在35℃条件下存活时间只有2 d;大花百子莲花粉在开花当天已具有萌发能力,而柱头在开花第2天具有可授性,因此大花百子莲存在雌雄异熟现象。 相似文献
34.
35.
36.
以4年生盆栽百子莲为试材,利用MSAP技术,对百子莲营养芽、诱导芽、花序芽进行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分析,以探讨其开花的表现性状与其基因组甲基化修饰的关系。结果表明:从64对引物中选出36对引物,分别获得292、310、323个电泳条带,其中无甲基化或单链内甲基化分别是184、204、210条,双链内甲基化条带分别是93、108、107条,超甲基化条带数分别为76、63、58条。3个样品中总体甲基化比例分别为61.34%、60.31%和60.60%,该研究可为百子莲植株的分子鉴定、良种选育与栽培,以及遗传演化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在上海地区引种的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被石竹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12: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最高,达到12.72mmol·m2·s-1,11月份最低,仅为1.31mmol·m-2·s-1,生长季叶片平均值为6.07mmol·m-2·s1.(2)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春季(3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夏季(6月下旬)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秋季(10月初)为光合有效辐射、气温、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3)地被石竹三季单位叶面积平均H固碳量、日释氧量、日蒸腾释水量、日吸热量春季分别为12.16g·m-2·d1、8.85g·m-2·d-1、2480.89g·m2·d-1、6065.90KJ·m-2·d-1,夏季为12.46g·m-2·d1、9.07g·m-2·d-1、8283.25g·m-2·d-1、19940.75KJ·m2·d-1,秋季为10.29g·m-2·d-1、7.48g·m-2·d-1、2102.56g·m-2 ·d-1、5098.57KJ·m-2·d-1. 相似文献
38.
以鸢尾属中6种东北野生植物——玉蝉花(Iris ensata)、溪荪(I.sanguinea)、北陵鸢尾(I.typhifo-lia)、黄菖蒲(I.pseudacorus)、燕子花(I.laevigata)、马蔺(I.lacteal)为对象,对其种皮超显微结构、种苗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两者与进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鸢尾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网脊龙骨状、网眼较浅的是较原始特征,表面有凹点或网脊较宽、网眼较深的是较进化的特征。初步推断,6种鸢尾的进化关系是溪荪→北陵→燕子花→黄菖蒲→玉蝉花→马蔺;种苗有舌状鞘的种类是较进化的类型。由此得出的进化关系与种皮电镜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9.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上海乡村旅游景区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得出已应用的植物种类共393种,其中乔木95种,灌木97种,地被藤本45种,水生植物32种,草本90种,农作物34种。进一步探讨了景区植物的应用形式和应用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0.
运用专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的特点,通过模拟园林专家的思维,探索了园林树种选择应用的“产生式”推理规则。并利用C^++语言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研究开发了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绿化树种选择专家系统。旨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为适地适树、科学地选择树种提供依据,提高绿化水平,也为探索更复杂庞大的城市绿化树种专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