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日粮营养对母羊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羔羊成活等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以能量和蛋白质对繁殖影响最大,矿物质和维生素也不可忽视。为使母羊有较高的繁殖力,日粮中必须供给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同时也必须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科学的饲养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羊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营养、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合理的放牧、饲喂、运动、调教、信息、羊舍卫生及交配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均对羊的繁殖力有一定的影响。相反管理不善,会使羊的繁殖力降低,甚至造成不育。下面就营养对羊初情期、发情排卵、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胎儿生长…  相似文献   
102.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严重威胁着养羊生产重大疫病,在很多地区广泛流行,给广大养羊场、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直至死亡等症状。下面就河北省几个大型羊场发生羊附红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羊附红细胞体病是  相似文献   
103.
旨在研究绒山羊毛囊生长期饲喂催乳素(PRL)抑制剂对毛囊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23.01±4.82) kg)、健康良好的燕山绒山羊公羊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饲喂PRL抑制剂(0.06 mg·kg-1),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时采集羊绒纤维、血液和皮肤样品,分析饲喂PRL抑制剂对山羊绒长度、细度、血液指标、毛囊性状及皮肤组织PRLMTNR1a和RO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PRL抑制剂显著提高了绒山羊初级毛囊数量、次级毛囊数量和S/P值(P<0.05),并显著提高了活性初级毛囊占比和活性次级毛囊占比(P<0.05),对山羊绒伸直长度和细度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PRL抑制剂3个月对绒山羊血清中PRL、MT、IGF-1、COR、GH、T4和T3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皮肤中PRLMTNR1a mRNA表达水平(P<0.05),对RORα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绒山羊毛囊生长期抑制PRL分泌可能是通过降低皮肤中PRLMTNR1a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毛囊发育。  相似文献   
104.
小尾寒羊为多胎多产、常年发情绵羊品种 ,由于繁殖母羊负担相当重 ,往往是奶着 2~ 4只羔 ,又怀着 2~ 4只羔 ,空怀期较短。为此 ,加强小尾寒羊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比其他品种羊显得更为重要。本项试验研究了小尾寒羊繁殖母羊在舍饲条件下 ,各生理阶段的饲养水平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为以后繁殖母羊的合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羊的选择与分组试验羊选择年龄 2~ 2 5岁小尾寒羊繁殖母羊6 0只 ,体重相近 ,试前进行相同饲养条件的预试 ,并空腹称重 ,随机将试验羊分低、中、高饲养水平组 ,每组 2 0只。1 2 试验羊的饲养管理1 2 1 各组饲养水平的确定 根据试验羊的体重 ,结合所处生理阶段 ,参照肉毛兼用绵羊品种饲养标准 ,制定高、中、低三个饲养水平 ,高水平组饲养水平比肉毛兼用品种高 2 0 %左右 ,中水平组低 0~ 10 % ,低水平组低 2 0 %左右 ,不同饲养水平营养组成见表1。1 2 2 饲养管理 试验羊粗饲料有青干草、苜蓿干草、玉米秸、花生秧、红薯蔓、青贮玉米等。精饲料有玉米、豆饼、棉籽油粕、葵花籽油粕、麸皮、骨粉、食盐等 ,根据营养要求进行日粮配制。表 1 ...  相似文献   
10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灭活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胃肠道重量的影响。选择3.5月龄、体重(35.65±1.84) kg的断奶杂交健康公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灭活酵母培养物0、5、10 g/(只·d)和15 g/(只·d)。结果表明:①随着灭活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各组间羔羊末重、平均日增重(ADG)逐渐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减少(P>0.05),试验Ⅳ组料重比(F/G)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②试验Ⅱ、Ⅲ、Ⅳ组干物质(D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Ⅳ组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Ⅳ组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③各组间胴体重、屠宰率和胃肠道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灭活酵母培养物不能显著改变羔羊生长性能,但可以显著降低料重比,提高DM、CP、GE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06.
<正>羔羊早期育肥是依据羔羊在3月龄内对精料利用率高、生长发育快、胴体增重大于非胴体部分增重、可提高屠宰率、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等生物学特性,及早达到出栏或屠宰规格的要求。本试验就是对刚断奶的羔羊转入育肥,进行育肥效果的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时间和地点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4月6日,在河北省衡水顺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进行。1.2试验羔羊的选择选择3月龄(+3d)、健康无病和平均体重接近20 kg(差异不显著)的无角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杂交  相似文献   
107.
1 代谢组学概念的提出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Nieholson等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其定义为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时,生物体系的动态代谢响应的多参数定量分析.具体来说,代谢组学是应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生物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或扰动后,某一特定生理时期内各种代谢途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 <1000 ku)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探明生物体代谢途径的一种研究方法[1].其核心是强调外源性物质对生物体所产生的整体性效应,以生物体内某一物质分子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源物质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代谢物组对机体的系统作用[2].  相似文献   
108.
试验旨在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构建肉羊料重比(F/G)及F/G影响因素的数据集,建立肉羊F/G预测模型并进行其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平台,筛选包含肉羊F/G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构建数据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肉羊F/G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偏差和预测误差,进行模型准确性评估,使用方差分解方法进行肉羊F/G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包含肉羊F/G及其影响因素在内的数据集,包含文献13篇,数据43条;肉羊F/G中位数为6.60,变异范围为3.89~18.63;相关分析表明肉羊体重(BW)、相对成熟度(RM)、干物质采食量(DMI)、日粮干物质(DM)、代谢能(ME)、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磷(P)均可影响F/G,且不存在共线性(Vif<5);试验构建的肉羊F/G预测模型为F/G=0.356BW-3.424RM-0.007DMI-0.038DM+0.553ME+0.375CP-0.012NDF-1.583Ca-7.016P+1.791,预测模型无显著偏移(预测偏差=0.00),均方根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109.
以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为候选基因,,运用测序法寻找辽宁绒山羊RARG基因第3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辽宁绒山羊中RARG基因第3外显子区域内未发生突变,可初步判定辽宁绒山羊双羔性状与RARG基因第3外显子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辽宁绒山羊抑制素A基因遗传变异与双羔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素A基因(Inhibin alpha subunit gene,INHA)作为辽宁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中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测序法寻找辽宁绒山羊INH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446TC,该位点位于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辽宁绒山羊双羔群体和单羔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辽宁绒山羊中双羔和单羔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χ2检验,样本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辽宁绒山羊单、双胎群体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