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81.
猬实繁殖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猬实(Kollkwitzia amabilis Graebn·)系忍冬科猬实属落叶灌木,是德国植物学家Richard Kolkwitz1901年发现并命名的中国特有的忍冬科(Caprifoliaceae)单种属植物,被列为中国稀有三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仅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其植株紧凑、树干丛生花序紧簇、花大色艳,盛开时繁花似锦,果实奇特,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木已引起园林界的极大关注。鉴于猬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和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北方造林树种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以及目前该种已处于濒危的情况,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困难等原因,对其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  相似文献   
182.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为高效、高分辨率的蛋白分析手段,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对其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在植物抗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3.
从枣叶中分离得到对实腐茎点霉具较强抑菌活性的3株拮抗菌株,其中ZJ01和ZJ02菌株对实腐茎点霉的抑菌率最高,分别达88.78%和88.24%。从两者对枣缩果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来看,以实腐茎点霉最高,抑菌率在63.11%~80.72%;链格孢最差,为43.43%~58.21%。  相似文献   
184.
枣抗裂果新品种雨帅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帅是我们从金丝小枣选出的枣抗裂果新品种。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1.1 g,果实红色;平均单核重0.34 g,核内不含种仁;果肉质地致密,汁液少,风味较甜,干制品质上等;可食率96.90%,脆熟期鲜枣可溶性总糖含量24.70%,可滴定酸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4 350.00mg/kg;全红脆熟期制干率58.00%左右,干制红枣可溶性总糖含量65.50%,可滴定酸含量1.00%,干枣肉质松软,黄褐色;在河北省献县,果实9月下旬成熟,是中晚熟品种。2009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5.
以酸枣(Ziziphus acidojujuba C.Y.Cheng et M.J.liu)为试材,运用"合理-满意度"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4个适合鲜食的酸枣类型,分别为0605、0604、0618、0616。  相似文献   
186.
辰光是临猗梨枣经秋水仙素诱变获得的目前国内外首个纯合四倍体枣新品种。与临猗梨枣相比,辰光枣头节间变短,皮孔增大,皮孔密度减小;枣吊变短;叶片变大,变厚,叶形指数变小,  相似文献   
187.
枣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孟军 《北京农业》2007,(10):25-26
枣产业发展现状从国内外的整体情况来看,枣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重新洗牌的春秋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88.
中国枣生产与科研成就及前沿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枣生产经验积累丰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并在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从驯化栽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采收利用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枣生产实践的主要成就;从基因组与生物技术、起源演化与分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登录、育种技术与主要成果、育苗方法与建园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病虫防控理论与技术、采后处理与贮藏加工等方面简述了1949年以来枣生产与科研的主要进展。在深入分析枣生产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189.
为了研究枣四倍体在离体条件下的表现,以四倍体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为试材,建立了冬枣和酸枣四倍体的组培快繁体系,并与其二倍体组培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冬枣的最适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 3.5mg/L+IBA 0.2~0.6 mg/L和1/2MS+IBA 2.0 mg/L,增殖系数3.2,生根率100%;四倍体酸枣的最适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 2.5 mg/L+IBA 0.2~0.6 mg/L和1/2MS+IBA 1.0 mg/L,增殖系数3.6,生根率100%。经比较,冬枣和酸枣四倍体的增殖能力、生根能力和抗玻璃化能力均强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90.
水培方法在枣无菌繁殖系外植体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婆枣为试材,应用休眠枝水培的方法在冬季获得外植体,旨在延长枣树组培试验中外植体的取材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水培休眠枝条的适宜时间为12月份至早春萌芽前;最佳水培枝条类型为一年生枝,枝条粗度(直径)在0.6~1.2 cm左右,剪截枝段长度30~40 cm左右。此方法打破了组织培养试验中生长季采样的限制,大大延长了外植体的采样时间,给试验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