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68篇
  135篇
综合类   465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种瓣及密度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通用旋转设计,进行了种辩大小与种植密度对大蒜产量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大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种瓣大小间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得出,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种瓣大小,但密度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值。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得出本试验条件下,获得30000kg/hm2以上产量的种植密度为52.95~63.45万株/hm2、种瓣大小为4.9~7.0g;;单株产量大于50g的种植密度为34.05~4.55万株/hm2、种瓣大小4.9~7.0g。  相似文献   
32.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3.
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的为害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丽江地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的发生为害习性及与有关生态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可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取样与调查方法:在丽江县城郊选择两块蚕豆地,每块地约为0.33hm~2,品种为丽江青皮,为冬性品种。自蚕豆出苗后(11月中旬)开始定点、定株、定叶调查,一直到蚕豆收获为止(5月中旬)。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每株自下而上按叶位进行调查,每叶位固定1片叶子,每隔5d调查1次。调查成虫取食孔(分级计数)、幼虫潜食斑(分级计数)和幼虫蛀道数。  相似文献   
34.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生产性能与持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8份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再生性、持久性和产草量在呼和浩特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部参试材料与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秋眠级和再生性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而在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再生性和秋眠级相关性很小。2)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的持久性与秋眠级负相关,但是在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秋眠级和持久性相关性很小。3)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负相关;在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本文主要从苏丹红和饲料着色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毒性等方面说明饲料着色剂与苏丹红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6.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kg/hm^2,磷肥218.75-262.0kg/hm^2,钾肥96.0-138.0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37.
对60头大约克夏从70~190日龄,每隔15d测定体重和背膘厚,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①大约克夏生长肥育期的各阶段日龄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r≥0.67(P<0.0001)。②Logistic模型和Compertz模型均可拟合大约克夏在生长肥育期的生长曲线(P<0.0001),但Logistic模型(R2=0.9967)优于Compertz模型(R2=0.9694)。③大约克夏130 ̄160日龄间的背膘厚度与体重保持极小的比值(约0.11),160日龄前背膘厚的分化生长率小于1(0.2653 ̄0.7711);大约克夏190日龄时体重为119.31kg,背膘厚为14.59mm。  相似文献   
38.
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与灰色赖草(Leymus cinereus)杂种F1幼穗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杂种F1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是最佳的分化培养基,分化成苗率为66%;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质地的改造有重要作用;3.0 mg/L 2,4-D MS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68%;2.0 mg/L 2、4-D MS诱导的愈伤组织胚性最强;诱导率与分化率没有直线对应关系;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杂种F1育性恢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在遮雨棚控水条件下,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试验按对照(CK)和秸秆覆盖量0.3 kg/m2(SM0.3)、0.6 kg/m2(SM0.6)、0.9 kg/m2(SM0.9)、1.2 kg/m2.(SM1.2)共设5个处理,水分按高水(占田间持水量的90%)和低水(占田间持水量的60%)设两个水平.分别测定了玉米根、茎、叶、穗干重,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明显改变了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水条件下SM0.6处理玉米根系、茎秆、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它处理;低水条件下,地上部分干重SM1.2最大,SM0.6次之;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与水分和覆盖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覆盖措施主要影响下层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40.
探讨了放牧因子与VA菌根的相互作用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菌根效应表现在不施磷肥条件下的鸭茅地上部生育与地上、地下部的磷素营养上,但对地上部生育的效应因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地上、地下部磷素营养的效应因土壤镇压而降低。菌根对鸭茅钙素营养的效应只见于不施磷肥条件下的土壤镇压处理,而在相同条件下菌根却降低了鸭茅的镁含量。说明VA菌根对鸭茅磷素营养和生长发育的效应与土壤磷营养有关,而且因地上部的过度采食和土壤镇压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