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70篇
  免费   2874篇
  国内免费   4493篇
林业   3986篇
农学   4019篇
基础科学   2537篇
  5311篇
综合类   20954篇
农作物   3259篇
水产渔业   1905篇
畜牧兽医   6948篇
园艺   3126篇
植物保护   2192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809篇
  2022年   1824篇
  2021年   2051篇
  2020年   1867篇
  2019年   1909篇
  2018年   1397篇
  2017年   2050篇
  2016年   1603篇
  2015年   2291篇
  2014年   2392篇
  2013年   2832篇
  2012年   3966篇
  2011年   4022篇
  2010年   3922篇
  2009年   3440篇
  2008年   3304篇
  2007年   2965篇
  2006年   2541篇
  2005年   1989篇
  2004年   1130篇
  2003年   910篇
  2002年   935篇
  2001年   839篇
  2000年   730篇
  1999年   488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8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用虚拟水理论探讨干旱区生态用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有限的水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绿洲农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虚拟水理论是有别于传统水资源配置的一个新理论.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计算出新疆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42.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943.
为探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及规律,我们在枣阳市的吴店、南城、兴隆和鹿头等乡镇进行了调查和试验,为广大农民科学掌握使用农药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研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44.
通过不同条件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甲醛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率达88.89%,冬孢子在麦芽糖和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84.49%。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冬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冬孢子在28℃时最适合萌发,达89.67%,在pH为7时萌发率最高达89.02%。  相似文献   
945.
稻水象甲幼虫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根后,导致水稻植株矮缩、发黄、分蘖减少甚至死苗,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对稻水象甲发生程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损失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46.
2003年秋至2005年春2个油菜生长季分别到湖北和安徽2省12县市油菜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除局部地区和地块发病率达到20%~40%,多数大面积油菜发病率在0.1%以下。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8份病害样品,TuMV占样品总数的90.7%,CMV占样品总数的8.9%,ORMV占样品总数的0.8%。  相似文献   
947.
桑细菌性青枯病病原及其生化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治理浙江省杭州地区桑树上严重发生的新病害,开展了病原及其特性研究。从临安市和桐庐县的青枯桑树上分离出15株致病细菌,经25项主要细菌学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RAPD-PCR鉴定及与4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桑青枯病是由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属于生化型Ⅴ和Ⅳ,它们在15株分离菌中分别占73.3%和26.7%。同时,在该病原细菌的鉴定中,建立了简便易行的桑青枯病病原细菌致病性测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8.
研究了人工清除萧氏松茎象寄主流脂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影响,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平均下降了37.2%,平均相对防治效果达49.1%。防治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49.
秀山县稻飞虱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升为水稻最主要的害虫,成为全国稻飞虱常年重灾县之一。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理,其发生为害得到很好控制,形成重发生而最终造成的损失小。为此,笔者在总结治理经验的同时,对新时期稻飞虱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