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9篇
  免费   1845篇
  国内免费   2386篇
林业   2350篇
农学   1937篇
基础科学   1661篇
  2578篇
综合类   11627篇
农作物   1673篇
水产渔业   1579篇
畜牧兽医   3939篇
园艺   1550篇
植物保护   120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1010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1072篇
  2019年   953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1186篇
  2016年   946篇
  2015年   1280篇
  2014年   1297篇
  2013年   1505篇
  2012年   2103篇
  2011年   2207篇
  2010年   2046篇
  2009年   1787篇
  2008年   1768篇
  2007年   1685篇
  2006年   1412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649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585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民勤绿洲生态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勤绿洲边缘 ,光照丰富、温差大 ,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和土地沙化是民勤绿洲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 ,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只有通过引进优良品种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2.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测定了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2种混配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内部镰刀菌的分离频率高达56.7%~96.0%,其中串珠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为32.6%~48.2%,2种种衣剂对带菌种子具有显著的消毒处理效果。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镰刀菌F.moniliforme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57.11和802.04,增效倍数分别为6.53和0.13。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优于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增效作用低于20%克福甲种衣剂。电镜观察表明,种衣剂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下均可引起串珠镰刀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局部膨大或形成菌丝束,菌丝顶端异常膨大、缢缩或形成穗状和花絮状分枝。  相似文献   
93.
等值线制图工具 Surfer在病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rfer系统是美国金软公司开发的专门制作等值线的工具。1997年以来,笔者对其运用于稻飞虱等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方面作了探讨和开发。阐述了病虫分布图的绘制和遮盖图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
猴头菌优良菌株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六个猴头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试验发现,HN、RT和猴杰2号综合性状较优,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95.
琴萌 2号大白菜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青杂 3号 80 4×古青 76 2S 9S小 9S) 5S 1S 12×中青 3SI〕 2S 7S小 5S 2S 15S小 SI和秦白 2号 93 4S 5S小 12S小 11小 互为父母本杂交而成。该品种生育期 85d(天 ) ,每 6 6 7m2 净菜产量 6 0 0 0kg左右 ,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适宜沿海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辽宁、甘肃、宁夏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6.
黄花蒿粗提物对几种害虫拒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花镐为原料进行浸提,经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Artenisia annua L.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害虫均具有拒食性。其中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赤拟谷盗Thibolium castaneum Herbst、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拒食性极强,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及豇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 也具有较强的巨食性。使用黄花蒿粗提物时,以稀释500倍和800倍效果最好,处理与对照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国内外空间诱变育种的情况,着重介绍了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及5次高空气球搭载了6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地面多年的选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98.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 106~107个 /mL时 ,对恶苗病菌的抑制力达 92.33%。通过哈茨木霉菌液和 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效果的比较 ,哈茨木霉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 107个 /mL与施保克质量浓度 1μg/mL的抑菌效果接近 ,分别为 76.7%、75.4%。显微摄影结果显示 ,哈茨木霉以附着胞附着在恶苗病菌菌丝上 ,然后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 ,或与恶苗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 ,然后再侵入病菌内寄生。  相似文献   
99.
小麦苗枯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苗枯病菌(Clavibacter fangii,Cf)是引起小麦细菌性苗枯病的病原,本研究用16S~23S 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L1(5'-AGTCGTAACAAG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Cf和其它相关细菌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将所获序列和其它已报道的细菌ITS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后设计出Cf的特异性引物I1(5'-TGCCAAGTCACACTGAGACGA-3')和I2(5'-CAATGATCTACCACCCTCCGA-3')。此引物可以从Cf中扩增出351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21个细菌PCR反应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小麦苗枯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植物病原棒形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经氯酸盐诱导处理,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突变体)59株,其中nit1型38株,nit3型10株,nitM型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3次(21 d)后,除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