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平 《海鲜世界》2004,(1):53-54
我国出产的经济鲀类较多,有暗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条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紫色东方鲀等。鲀类全身是宝,肉可食用,皮可制明胶、皮革,肝可熬油,肝和卵巢可提取制造镇静剂、农药的毒素。河鲀多以鲜食为主,其卵巢、肝脏、血液等均含剧毒,稍有不慎,则有中毒的危险,事关人命,所以有禁止销售、食用河鲀的规定。但由于河鲀味道实在腴美无比,引得食客“奋勇”食之,致  相似文献   
12.
背角无齿蚌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食用蚌有背角无齿蚌与圆背角无齿蚌两种。两者相比背角无齿蚌内脏团肥大,可食部约占体重的25~33%,因而成为主要食用蚌。以其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害、味美可口的菜肴在一些地方享有盛誉。但时至今日,人们食用的背角无齿蚌仍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河蚌食用价值的提高,捕捞强度日益加大,加之水环境恶化,资源再生力下降,长此以往,河蚌将会和其它名特水产品一样枯竭。为了保护食用蚌资源,打下增养殖的基础,我们开展了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殖技术探索。首批繁殖获得养成幼蚌40万只,有关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 82例育龄宫颈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的同时联合苦参凝胶阴道外用,连续用药10 d。两组在治疗结束1周后回院复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女性分泌物涂片、宫颈拭子支原体培养结果判断疗效,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8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长江铜鱼养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平 《科学养鱼》2004,(2):14-14
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绚亚科,铜鱼属。地方名:金鳅、水密子、尖头棒、麻花鱼、铜线、芝麻鱼、长江铜鱼。铜鱼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大众喜爱的上等鱼,地方风味菜肴有豆瓣鱼、红烧鱼等。江苏靖江一带宾馆饭店也将其作为高档鱼用于筵席,俗称黄道士,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铜鱼自然资源总体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技术,是最近生产单位尝试的一种养殖模式。本文作者根据青虾和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特点,于2001-2002年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严把蟹种关 1.1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实践证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长江鳜鱼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共收集长江鳜鱼后备亲本308尾,经专池驯养、培育后进行人工催产,收集受精卵在孵化环道内进行人工孵化,繁殖团头鲂鱼苗作为长江鳜鱼苗种的饵料,共获得体长在3.3cm以上的长江鳜鱼苗种23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31164亩,生产长江鳜鱼91.53万kg、产值10528.24万元、利润5262.67万元。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苏段中华绒螯蟹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7月~2006年3月间对长江江苏段靖江江段渔获中中华绒螯蟹的比例分析,结果显示:江段中中华绒螯蟹在渔获中比例的数量峰值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度,以3月份为最高,达到渔获数量的1438%。重量比例峰值主要集中在05年的3月份和9月~11月份,以05年10月份最高,达27.17%,11月份次之。在04年秋季至05年冬季间,05年渔获中中华绒螯蟹的数量比例和重量比例部比04年同季节的值要高,江段中华绒螯蟹资源正处于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19.
更正     
张能适  黄平 《畜禽业》2005,(7):64-64
魏氏梭菌病即产气荚膜杆菌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发病。发病不分季节。但冬、春季一般较高。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类便和消化道中,寒冷、饲养不当特别是当饲喂过多精料时可诱发本病,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2004年12月15日至2005年1月20日,八步区某种羊场曾发生魏氏梭菌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稻转旱”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氮素流失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渠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了该流域2001—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基于输出系数模型并利用流域氮负荷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修订后,对该流域2001年和2019年氮负荷进行了估算并比较。结果表明:该流域2001—2019年土地利用总体演变趋势为水稻田向旱地转化、旱地向林地转化,且以“稻转旱”为主。这种演变使流域氮素流失增加,2019年相对于2001年氮流失量增加了26%,平均每公顷氮流失量增加了约7.8 kg。这种变化表明在农业结构调整时应考虑到水稻田对面源污染物氮素良好的净化拦截作用,控制其面积的缩减以及在小流域氮素输移关键节点上的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