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7篇
  55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解决火龙果自然结果期鲜果大量上市时间集中易造成滞销和价格下跌、非自然结果期上市断档期长、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对反季节产期调节和周年产期调节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结果期适时成批次摘除花蕾调节产期可错峰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在非自然结果期补光诱导调节产期可增加秋延后3批次和春提早4~5批次鲜果收获上市。周年产期调节栽培(处理2)产量和效益综合表现较好,亩产量为4 013 kg,比对照增产57.06%;亩产值30 031元,增收139.37%;亩产出效益达27 411元,增长118.48%,可在广西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处理1)亩产量为3 863 kg,比对照增产51.19%;亩产值25 167.4元,增收100.60%;亩产出效益达22 311.4元,增长77.84%,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正>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大豆行间覆膜技术采取平播(或起垄)覆膜,膜外侧播种的栽培措施,苗带为单行精量点播,膜内施肥。大豆苗期机械中耕管理,只采取播后苗前苗带封闭洒药除草措施和苗期人工锄草措施进行苗期管理。覆膜大豆具有保墒、提墒、抗旱等特点,解决了黑龙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  【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设置不施氮肥(CK)、紫云英种植还田(MV)、60%氮肥(N60%)、100%氮肥(N100%)、紫云英种植还田+60%氮肥(MV+N60%)、紫云英种植还田+100%氮肥(MV+N100%) 6个处理。于2019年,采样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各粒径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的铁锰含量。  【结果】  施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以MV+N60%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比CK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8%,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了71.0%,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大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在>5 mm团聚体中,除游离锰外其余形态的铁锰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或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相关(r=0.474~0.704),游离铁和非晶质铁与MWD和G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游离铁和非晶质铁是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有利于游离铁和非晶质铁在大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进而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规模化猪场处理废水富含植物营养物质,应用于作物生产可实现减少化肥用量和保护环境的双赢。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越冬期不同用量养猪处理废水(30、60、90 m3·hm-2和120 m3·hm-2)和穗期施氮水平(0、30、60 m3·hm-2和90 m3·hm-2)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处理废水对小麦具有较好的氮素养分供应作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植株含氮率都随着污水施用量增加而提高。废水施用60 m3·hm-2以上穗期配施氮90 kg·hm-2的处理花后氮素转移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下降。越冬期施用养猪场处理废水60~120 m3·hm-2替代穗期施氮30~60 kg·hm-2,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小麦氮素营养的需求,并且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5.
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用美的语言去拨动学生智慧的心弦,用生动创新的教学法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用发展的时代精神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6.
随着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呼吸到新鲜空气,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植物装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如何才能在居室空间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最大功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7.
紫云英添加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方亮  李峰  黄雅楠  耿明建  黄丽 《土壤》2020,52(4):781-788
以湖北省武汉市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不添加紫云英(CK)、添加2%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1)、添加4%土壤质量的紫云英(G2)3个处理,进行干湿交替模拟培养试验,研究培养60、120和180d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紫云英培养120 d增加了各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培养60 d时G1处理的增幅最大(78.08%),培养120 d时G2处理的增幅最大(77.31%),且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不同培养时期添加紫云英均提高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且G2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G1处理,各处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粒级的减小而降低,紫云英添加培养180 d时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升,且2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7.17%~43.67%)。紫云英添加培养120 d时主要增加大团聚体内各有机碳组分的相对含量,180 d时显著增加了微团聚体内细颗粒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衡南县工联村地处湘中衡阳盆地,属紫色土丘冈地貌。1996-2005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在该村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针对该村“坡耕地覆被低,水土流失严重”这个突出矛盾,定位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而设置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实践了由单项技术突破向综合建设方面跨越。遵循生态原理,重点实施2个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和庭院生态工程);开发与建设并重,优选了3种生态农业模式[粮经结合模式、果-粮(肥)复合经营模式、农牧复合型生态模式];吸取传统农业精华,推广5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及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乔灌草结合技术、病虫鼠统防统治技术),以期实现该村经济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建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村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29.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广西17个龙眼品种(单株)加工果汁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果实品质或果汁的个别性状无法对果汁综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某一性状表现良好的其它性状不一定表现也好;车站、迟白露与大乌圆(容县)加工果汁的综合性状较好,有进一步开展研究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0.
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的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48 mL或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2 g防治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其幼虫具有较高的杀伤力,对防治水稻卷叶效果显著,且对作物无不良影响,建议在防治稻纵卷叶螟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