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分类型设置53块20 m×30 m典型样地,在群落学的调查基础上,分析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揭示了人工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记录到林下植物种类76科139属164种;植物优势种重要值所占比例较大(西南桦纯林49.77%,西南桦×红锥混交林58.40%,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50.04%,西南桦×杉木混交林58.17%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70.18%),其在群落结构和演替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2)灌木层植物种类最多,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树种藤本植物草本层。(3)利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测得,人工林下植物群落均处一定的稳定状态,说明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越大,群落结构越复杂,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4种不同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收获法研究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来估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并参考IPCC根茎比来量化乔木的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林下植物85种,隶属于46科,81属,其中,灌木植物25科,46属,50种;草本植物21科,35属,35种;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林(166.66 t·hm-2)任豆林(48.61 t·hm-2)吊丝竹林(36.54 t·hm-2)灌草坡(0.96 t·hm-2)。[结论]不同恢复模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最高的为灌草坡(16种),其次为任豆林(15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12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任豆林(12种),其次为灌草坡(10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4种)。自然恢复林乔木不同组分生物量与任豆林、吊丝竹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草坡的灌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吊丝竹林、任豆林、自然恢复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吊丝竹林、任豆林的灌草生物量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灌草坡与自然恢复林的灌草生物量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