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136篇
  172篇
综合类   1056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517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1冬季管理 1.1时间在12月至翌年3月。主要防治对象:枣粘虫、红蜘蛛、枣粉蚧、龟蜡蚧等越冬病虫害。 1.2防治方法。①刮树皮并集中烧毁,消灭树皮缝中的越冬虫、卵和病原菌。②清洁枣园,处理主干、主枝处诱杀害虫的草把。③刨除枣疯病植株,铲除病害、根蘖。④冬季修剪,幼树定干,  相似文献   
52.
针对传统化学及人工分离椰壳纤维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纤维损伤率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设计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椰壳纤维分离机械。该机械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椰壳纤维分离机械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机械分离椰壳的空白,同时也对椰子产业规模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3.
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的芽和种子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无菌体系建立、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激素组合对种子初代培养、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期为羽叶丁香的组培快繁、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枝为较适宜的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7min,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5.0mg·L~(-1) 6-BA+0.01mg·L~(-1) IBA;最适种子初代培养基为MS+20g·L~(-1)蔗糖汁+3.0mg·L~(-1) 6-BA+0.10mg·L~(-1) IBA,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7.0mg·L~(-1) 6-BA+0.05mg·L~(-1) 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2.0mg·L~(-1) IBA。  相似文献   
54.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5.
4个品种的3个不同级别种薯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原种产量较原原种高5%~40%;但与一级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原种较缺少情况下,可以用一级种作为种薯使用。原原种、原种几乎不感染卷叶病和花叶病,晚疫病感染也相对较少,但随着种薯级别的增加,病害逐渐加重。甘肃河西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上,可以将三级种薯体系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56.
在水电站控制电路中,为完成全站逻辑选控开停机,逻辑选控同期合油开关、跳油开关的功能,用CMOS集成电路替代分立元件,从而提高了水电站的自动化程度,缩小了集控台体积,也有利于安装、调试和维修。  相似文献   
57.
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挥发性风味特征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和鉴定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采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2组样品之间的风味差异显著(p0.05)。2组样品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牦牛干巴和黄牛干巴中分别鉴定出42种和50种。2组样品中共有成分38种,包括12种烃类、7种醛类、8种醇类、3种酮类、2种呋喃类、1种酯类和5种其他类,其中,13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烃类在牦牛干巴的风味组成中含量最高,而醛类在黄牛干巴的组成中含量最高。二氢化茚、十六烷、乙酸乙酯、乙酸-2-乙基己酯4种成分是牦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3-甲基丁醛、反-2-辛烯醛、反式-2-壬烯醛、4-乙基苯甲醛、3-甲基丁醇、反式-2-癸烯醇、反式-2-辛烯醇、1-壬醇、苯乙醇、醋酸乙烯基酯、己酸乙酯、草蒿脑12种成分是黄牛干巴中的特有成分,这些物质是2组产品的主要差异性物质。脂肪氧化、氨基酸的Strecker降解及微生物代谢是牛干巴产品风味形成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将为牛干巴风味品质评价、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标准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各国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经验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第六届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4月21日~26日在北京召开,有29个国家近170多名中外专家参加.与会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有的提交了论文,在会议期间和实地考察中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现将主要国家的经验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扼要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59.
温室效应在过去10年中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十分明显。 1989年尽管在热带地区的太平洋水域出现了反常的寒气,但气候学家Philip Jones(挪威安哥利亚大学)和英国气象局David Parker关于地球气温的第二份年报中指出, “1989年的气温等级仍然是所记载的最热年份之一。” 从七十年代中,地球开始变暖的趋势持续发展,这给主张温室效应是根本原因的观点提供了依据。虽然至今对这一观点还有分歧,没得出最后的定论,但Jones说: “按照目前气候变暖的速率,再过十年左右,就可以证实温室效应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0.
于美国华盛顿州Tacoma冶炼厂下风区4.0-7.5,13-14,21km处分别采集土壤剖面和植物样品,分析其Hg含量。虽然该厂1985年已停产,但其释放Hg的影响依然存在。在4.0-7.5km地区,6个土壤剖面表层土的Hg量为21km处的10-15倍;在13-14km地区为21km处的5-10倍。华旗松、红桤木和黑莓叶中的Hg在不同地区无明显差异,但近距离在菌耳和地衣中的Hg分别为21km处为1.5和5倍,在13-14km地区菌耳中Hg和21km处无差异,但地衣中的Hg则较21km处高出1倍。这说明菌类植物对Hg有较强的累积能力。用0.1mol·L ̄(-1)CaCl_2浸提表层土壤的Hg均低于仪器的检测限,这与土壤有机质和Fe、Mn氧化物高对Hg的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